戲劇製作《約/束
資料類型:製作背景
作者:林恆正
題名:服裝設計理念
出處:《約/束》節目冊
出版地:高雄
出版單位:臺灣豫劇團
日期:2009/11/28
語言:中文
摘要:服裝並非限定於一特定時代,但採用漢與三國時期為基調。夏洛的服裝融入波斯、印度、中國少數民族等元素。

很高興自新編豫劇《慈禧與珍妃》之後再度與豫劇團合作,不同於《慈禧與珍妃》在設計上運用大量寫實的刺繡、織紋以展現多彩而華麗的宮廷之美,這次的製作《約/束》整體所要展現的是一種質樸的視覺印象。在設計群與導演對視覺詮釋的討論後,服裝設計所要展現的是股雅致與人文氣息。在設計上整體的時代風格並未鎖死於哪個朝代,而是採用漢與三國時期服裝的輪廓、質地與色澤來作為設計應用的基調,然因應演員肢體動作及導演走位調度的實際需求,則在服裝的版型結構上做了適宜的調整。

所以此次的服裝設計整體的主軸顏色以樸實的米白為基底色調來作為詮釋的基礎。而在材質的選用上,漢代前後期的布料較為厚實,然這會影響演員在身體語言上的表達,又考量其在舞台視覺上「型」的必要性,我則選用了具空間感與自然光澤質 地和表面特殊織紋結理的泰紋來與棉麻織品做搭配,以期使能同時滿足演員表演與設計上的需求。所以在型式上男子服裝中有袍、襌衣及褲,而女子線條裏則有深衣、襦裙的應用。特別的是採用了此時期極具視覺效果的繞襟深衣、曲裾深衣的螺旋輪廓線條來展現女子婉約柔美的性格。而在王海玲老師所扮演的大食人夏洛的設計上,我則嘗試著詮釋其是一個來自於中國西方的外邦人,並不制約式的在大食人的線條裡打轉,如此在設計上較能活用與激盪出一個新的視覺經驗,所以我運用了早期西亞風格中之波斯、亞述甚或拆解了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苗族的裙子來當裝飾紋樣的搭配,並結合印度的手工刺繡以強化這個外來角色的性格。在角色關係中之共通的服飾語彙方面,如「《夏洛-慕容天-巴公子-安公子-夏洛」,很有趣的他們是兩兩相關的一個類似食物鏈的結構,如慕容天在法庭上的智取夏格,則服飾上我也運用了前述苗族的織紋來搭配其溫婉女裝造型,意味著在其內心有著理想性思維的剛毅面而能與夏洛相抗衡。在其他角色的設計概念上亦然,如安公子與巴公子、巴公子與慕容天的色調、型式與裝飾上的呼應。

劇場服裝設計的呈現與思維模式有其特殊之處,好的設計、漂亮的設計並不一定是追根究底的考古與重現,或是那種制式般的大眾美感。因為在劇場裡,演員因角色所散發出的或剛毅、或淒愴;或霸氣與傲氣,則有時是另一種動人的美。我想一個對的設計、對味的設計才是劇場觀賞者心中之好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