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製作《射天
資料類型:文章
作者:閰鴻亞
題名:《射天》後記
出處:中外文學
出版地:臺北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冊、期:16.1
日期:1987/6
頁碼:175-177
語言:中文
摘要:導演談《射天》創作過程、導演及設計理念。此劇以觀眾熟悉的中國歷史經驗詮釋《哈姆雷特》,並參考各種史籍和經典電影作品,惟因技術限制,劇本和演出不免有所差異。文末附有《射天》與《哈姆雷特》場次對照表。
後紀

改編,《哈姆雷特》的構想始於七十五年二月,最初是企圖以歌舞伎的形式揉合元雜劇來呈現一種有別於平劇的中國風格。初稿完成於七十六年元旦,已轉化為寫實細節與歌舞、打鬪穿插而成的「歷史劇」,粗具演義情節及獰厲的暴力美學之規模;二稿改定於七十六年二月十三日,兩天後即與藝術學院戲劇系的同學展開排練,直到四月十七日臺北縣立文化中心的首演,劇本在因應演出的實際狀況及演員輔助之下續有更易,成為目前呈現的稿本。

為什麼選擇《哈姆雷特》?事實上,丹麥宮廷的政治謀殺在中國歷史中屢見不鮮,如趙氏孤兒的遭遇也同樣是一個年輕人忽然被告知他已往所熟悉、相信的事完全是錯誤的,他必須追尋一個新的秩序,其方法是復仇──也就是殺人。從《哈姆雷特》到《射天》,一名中國王子所面臨的難題會是什麼?乃至,現代每一個臺灣青年到了二十歲,必須披上復仇的戰甲時,他的想法是什麼?這是我亟欲探討的課題。

借用中國人熟知的歷史經驗來詮釋《哈姆雷特》,是此次改編的原則。李世民殺兄登基,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在《射天》中都可以找到對應的情境。因應不同的主題,原著中先王與今王的個性必須彼此調換,波洛尼斯、福廷布拉斯及其他人物也多少轉換成不同的形貌;孟辛以其直率天真格格不入於宮廷的政治圈,其懦弱的方式和那名長於思維的丹麥王子不免大異其趣。鬼的意義被擴張,在舞臺景觀上,其形象(銅碑)始終凌駕全劇;少姬也被提升為田園與死亡的複合象徵。

除了史記、戰國策、東周列國志的背景取材之外,劇中於西方前輩作品多所借鏡,較顯著者有:《重逢》的部分對話襲自柯乃怡的《熙德》。《李爾王》與《馬克白》都有子女借兵返國的情節。《阿瑪迪斯》中撒里耶瑞在上帝無言時燒掉十字架,轉化為「問鬼」的抗議。而天道無常、歷史宿命的觀點主要來自黑澤明《蜘蛛巢城》、《影武者》、《亂》之啟發。沼澤、木馬、傳唱十里的歌聲則直接向拉丁美洲的魔幻寫實文學致敬。

原稿中設計每場換景時以幻燈探照掃射舞臺,後因各種限制而無法做到。幻燈的內容是各種地圖,例如「訣別」時戰國地圖會一直留在宋王隱藏的屏風上,孟辛與少姬談到夢、南方……時,大時代的影象將產生對位的意義。「見母」的屏風上是宋國的地圖,孟辛殺太宰的那一劍,等於同時斬在地圖上,太宰倒出,宋國也破滅了。而「狂歌」的大背景應是整個中國地圖,孟辛射天的血雨將會把地圖染紅。

另一些可能的方向:宋國以外的世界──所謂齊國,根本就是現代,最後一場是現代野蠻攻佔古典文明之戰,正如《射天》對《哈姆雷特》及戰國歷史攻城掠地一般。此一主題後來轉化為,安排劇中穿插一名女聲唸誦她的探險日誌,敘述一群現代人在上溯水源的旅行中,發現了石頭上變形的饕餮碑記,轉而踏入森林迷宮的過程。他們會經過──例如,乾涸的古代河床,芍藥和馬蹄香在燥熱中匯聚成濃郁的腐臭。最後只失散剩下敘述者一人,相機摔壞了,也沒有食糧和水之時,她尋找到一片廢墟,在「決戰」結尾」,她第一次走上這座舞臺,無視滿地屍首,只是看著少姬的舞,旁白傳出:「我仍然可以相見,當初那個歌舞昇平的年代……」然後才接孟辛收尾的旁白。這個構想由於工程浩大,結果來不及出現在演出的舞臺上。

這裏發表的劇本與演出的差異有時情非得已。如劇本所寫宋王是被亂箭射死,演出時由於技術困難,只好回到莎翁原劇,讓孟辛親自動手。部分音效也提供了一些不同的觀點,如最後的屠殺所配的就是少姬獻舞時的柔美音樂。

下面附錄《射天》與原劇之排場對照。但對白之取材往往逾越此限,如「召魂」中太卜的臺詞即引用自原劇之第一幕第五場。孟辛的旁白也處處可見割裂、移植原劇獨白的痕跡。編劇過程中,部分原樣引用了梁實秋、朱生豪二位先生的譯文;此外,承蒙陳芳英老師為鬼歌、輓歌及君夫人之歌編訂歌詞,賴聲川老師指導旁白的觀點與方向,飾演孟辛的陳明才同學協助疏理部分人物性格和場景處理 以及家兄閻鴻中提供了完備的歷史資料,謹此致謝。

《射天》-《哈姆雷特》場次對照表

1. 夜守:第一幕第一場
2. 王廷:第一幕第二場
3. 訓誡:第一幕第三場
4. 顯靈:第一幕第四場.第五場
5. 論卜:第二幕第二場
6. 訣別:第三幕第一場
7. 召魂:第三幕第二場
8. 見母:第三幕第四場
9. 遣逐:第四幕第一場.第三場
10. 狂歌:第三幕第三場.第四幕第五場前半部
11. 叛國:第四幕第四場
12. 討罪:第四幕第五場後半部.第七場部分
13. 重逢:第五幕第一場
14. 問鬼:第五幕第一場
15. 夜思:第四幕第七場部分
16. 決戰:第五幕第二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