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Coriolanus [Kaoliouleinuosi]
Data Type:production background
Author:Xing, Guang-zu
Title:On the Performance of Shakespeare's Coriolanus [Guanyu Shaweng Kaoliouleiruosi ju de yanchu]
Source:Performance Program of Coriolanus
Place:Taipei
Publisher:Chinese Culture College [Zhongguo wenhua xueyuan]
Date:1973/5
Language:Chinese
Abstract:Shakespearean tragedies revolve around dramatic conflicts. At the center of this play is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protagonist's arrogance and his responsibility to his country.

中國文化學院戲劇系的同學,幾乎每年都有莎翁名劇的演出;就中華民國的劇運而言,中國文化學院戲劇系的貢獻,無疑是全國各大學院之冠。

本年度推出的名作,是莎翁的《考利歐雷諾斯》一劇。(即《英雄叛國記》這是莎翁在 1609 年,也是在他逝世以前的六年所寫的最後一篇悲劇。

莎翁的《考》劇,取材於普洛塔克所寫「希臘羅馬名人傳」,劇中演詞於第三幕第一景及第四幕第五景中,合計兩篇,摭拾普洛塔克原作之痕跡,相當顯著。一般推測《考》劇是莎翁在晚年的應時作品,但仍不失為莎翁重要悲劇之一。

如果說,悲劇須以明顯的衝突為主題,那麼,《哈姆雷特》是復仇的猶豫與處境的艱危的衝突,《羅羅蜜歐與茱麗葉》是家族宿怨與兒女的鍾情的衝突,《李爾王》是為父的溺愛與女兒的不孝的衝突,《馬克白》是名位的追逐與內心的愧疚的衝突,《奧塞羅》是夫婦之間愛與妒的衝突;至於《考》劇,則是個性的倨傲與國家責任的衝突。由於這些不同的衝突,分別構成人間原始也是持續不斷的悲劇。

公認莎翁專家的白魯克(Stopford Brooke),在其所著「莎士比亞十大戲劇」一書間論及《考》劇時,曾把《凱撒大帝》一劇內的勃魯特斯與《考》劇主角考利歐雷諾斯相比。他指出勃氏是因秉性的正直,考氏則因個性的偏激而失敗;勃氏以羅馬的光榮為主,考氏則以個人的光榮為主;勃氏為爭取民眾自由而死難,考氏為維護個人的榮譽而身殉。考氏之死,是出於生性的侮慢與性格的暴戾,所以罪有應得,死無餘辜。

《考》劇多少是帶政治性的。劇中主要的衝突,正如上文所指出,是個性的倨傲與對國家的責任;可見除此之外,並涉及民主政治的要義。多數人的意見重於個人的獨斷。考母的愛國與妻兒的恩情,交錯參雜,註定考氏殉死的命運。

全劇統計三千三百九十二行,其中八百二十九行是文體,二十五百二十一行是無韻詩體。莎翁前此的劇詩,押韻的不少,《考》劇對於韻腳,每多忽視。大抵莎翁晚年,抵於江郎才盡,否則是成於倉卒,斧鑿不足。

這次《考》劇的上演,是由王生善教授及陳敬宗助教聯合執導,四年級應屆畢業同學演出,是實習也是觀摩性質。以一校一系演出諸如莎翁的劇本,在世界各國尚屬罕觀。由此而言,除推崇嘉勉之外,都是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