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Antony and Cleopatra [Andongni yu Keliaopaiqula]
Data Type:essay
Author:Xing, Guang-zu
Title:Written before the Performance of Antony and Cleopatra [Xie zai Qing guo qing cheng yanchu zhiqian]
Source:Antony and Cleopatra Performance Program
Place:Taipei
Publisher:Chinese Culture College [Zhongguo wenhua xueyuan]
Date:1975/5/8
Language:Chinese
Abstract:The author compares Antony and Cleopatra to traditional Chinese drama and argues that it is didatic play, a warning against indulgence in female charm.


我中國文化學院戲劇系,自創設迄今,歷屆同學畢業之期,都有大規模的公演,以展示在校四個學年所學的成績,單就莎翁名劇而言,過去公演的已有《仲夏夜之夢》、《李爾王》、《凱撒大帝》、《奧塞羅》、《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馬克白》和《考利歐雷諾斯》八齣,這八齣裏面,包括莎翁所著的四大悲劇,兩個歷史劇、一個喜劇和另一個悲喜劇。在我國全國大專院校中,成立戲劇系的,要以我中國文化學院為最先;而在戲劇系成立之後的十二年當中,能夠公演莎劇名劇達八齣之多的,相信要以我中國文化學院為第一。

本屆畢業同學,繼承過去的光榮,推出莎翁另一齣歷史劇《安東尼與克麗奧派屈拉》。這一劇本,根據歷史故實或莎翁原著曾經搬上銀幕,或以女主角克莉派屈拉為名,或改稱為《傾國傾城》,《埃及艷后》,《一代妖姬》。劇名暫置勿論,莎翁在他逝世前第八年即 1608 年完成的《安》劇,大祇可說是根據希臘傳記作家普洛塔克(Plutarch)和英人諾茲(North)所譯的《安東尼的生平事略》(Life of Marcus Antonius)一書而撰著的。《安》劇無疑是莎翁最重要也是最動人的一齣歷史劇,在這個劇本裏,莎翁用詩的體裁來寫史,尤能忠於故實而不是憑藉想像。然而後忠於歷史記載及人性刻劃之外,克麗奧派屈拉在莎翁的筆下,把她的妖艷與狐媚詩似流傳於萬世。

一般研討莎翁戲劇的批評家,曾經因為《安》劇遵照歷史的成份較多,出諸作者想像的地方較少,指稱莎翁撰著時,創作的精力已經瀕於衰退。不過,筆者認為《安》劇全劇三千九百六十四行中,祇有二百五十五行是散文,這是莎翁歷史劇中詩句較多的劇本,如果與《凱撒大將》相比,《安》劇顯然是詩的,而《凱》劇無疑是文的。詩的劇本決不是創造才能衰迨的人可以編著的。

莎翁的《安》劇,與我國元代白仁甫的《梧桐雨》一劇相類似。兩劇都可說是詩劇,都有史實作根據,都以帝皇因愛好女色而以致瀕於亡國為主題。然而如果我們不偏不倚地作比較,從詩的風格而論,《梧桐雨》的抒情成色較《安》劇為濃,應無異議。然就戲劇的結構而論,《安》劇絕對地勝過《梧桐雨》,因為在《安》劇裏面,有道德信條與聲色沈緬的衝突,有愛與死掙扎,有有德無容與有容無德的比照;但在《梧桐雨》裏,女王角楊貴妃在第三折內已給處死,最後一折全是在唐明皇悲悼夢遊聲中收場,結構鬆弛,沒有劇情。就劇中角色而言,《梧桐雨》裏的玄宗,因好色而貽誤國事,又因復國而棄其所歡,全無悲劇角色的犧牲精神,與《安》劇主角安東尼為愛而死的人性衝突完全不同。

不論是莎翁的《安》劇,或是白仁甫的《梧桐雨》,所用的主題─女色足以傾家亡國。已經構成當代心理學大家榮恩(C.G. Jung)所揭的「原始模型」(archetype),在古今中外的歷史與文學作品裏反覆出現。紂王之與妲己,幽王之與褒姒,吳王夫差之與西施,安東尼之與克麗派屈拉,唐玄宗之與楊玉環,以至當代所產生的「不愛江山愛美人」的許多明例,都可以說是「原始模型」的翻演,不過是沒有像莎翁劇翁的手法,及白居易、白仁甫的生花妙筆,把一代的尤物在舞台上或詩曲裏用擴大的鏡中映照出來,作後代的殷鑑而已。

在色情泛濫的當今世界與社會,我中國文化學院戲劇系應屆畢業同學,演出莎翁的《安》劇,實具有警世及移風的深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