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As You Like It [Jie da huanxi]
Data Type:essay
Author:Xing, Guang-zu
Title:Written Before the Performance of As You Like It [Xie zai Jie da huanxi yanchu zhiqian]
Source:As You Like It Performance Program
Place:Taipei
Publisher:Department of Theatre Arts, Chinese Culture College [Zhongguo wenhua xueyuan xiju xi]
Date:1976/5
Language:Chinese
Abstract: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sources of Shakespeare’s As You Like It as well as the reasons why it is suitable for the Chinese audience (being a comedy, dramatic poetry and pastoral drama). A thorough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his play and The Peony Pavilion by Xianzu Tang, a Chinese playwright contemporary with Shakespeare.

在整個今日的台灣,我中國文化學院真可以說是「莎氏樂府」──莎士比亞戲劇的沃土。文化學院的戲劇系,自創設以來,歷屆同學在畢業以前所舉行的大公演中,曾經演出的莎翁名劇,已有《仲夏夜之夢》、《李爾王》、《凱撒大帝》、《奧塞羅》、《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馬克白》、《考利歐雷諾斯》和《安東尼與克麗奧派屈拉》,合計九齣。這九齣裡面,包括莎翁四大悲劇,三大歷史劇,一齣喜劇和一齣悲喜劇。在戲劇系成立迄今的十三年中,能把九齣莎翁名劇一一搬上舞台,不論演出的成績是如何,環顧整個自由中國,還沒有任何一所大專院校,能夠跟我文化學院頡頏。同時由於文化學院的積極培育與訓練,今日台灣影視界甚多重要角色以及幕後的技術人員,也是文化學院的同學,這是值得一般稱頌的。

本學年應屆畢業同學,繼承歷來的光榮,推出莎翁第二齣喜劇《皆大歡喜》,這是莎翁著名的五大喜劇之一,於 1599 年也是莎翁三十五歲那年創作完成的。全劇計有二千九百零四行,其中一千六百八十一行是散文,其餘是詩體,押韻的佔詩體的六分之三。《皆大歡喜》取材於陸奇(Thomas Lodge)於 1590 年出版的《露塞琳特》(Rosalynde)的傳奇故事,而陸奇的傳奇故事,則取材於薛特納(Phillip Sydney)的《世外桃源》(Arcadia)及李利(John Lyly)的「鴛鴦蝴蝶派小說」(Euphues);由此可知莎翁的《皆大歡喜》是淵源有自,他的成就端在故事的剪裁與情節的戲劇化。

個人認為在莎翁所有戲劇中,《皆大歡喜》是最適合我們中國觀眾脾胃的。原因是一、就我國戲劇傳統而言,自元至明至清,我國的戲劇祇有喜劇,沒有悲劇;多數悲慘的情節,歸之於團圓的結尾;《皆大歡喜》是符合中國傳統的外國戲。二、我國戲劇另一個傳統,就是戲劇的抒情化。我國絕大多數的劇詞,是零星的抒情短詩編織而成的。我國的戲劇,與其說是「詩劇」(poetic drama),毋寧說是「劇詩」(dramatic poetry)。這齣介於莎翁劇作早熟與成熟之間,富有少壯時期應具的浪漫與想像的《皆大歡喜》,跟他其餘的喜劇一樣,可說是一首長篇的抒情詩。三、自孔子揭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義諦,我國的詩詞歌賦,自陶謝以迄於當代,田園山水已經成為中國文學的主題,連戲劇的背景也不是例外。《皆大歡喜》,是一齣田園劇(pastoral drama),故事的現場(locale)是「亞頓的森林」(Forest of Arden),充滿莎翁的故鄉或曾經漫遊過的田野的英國本土風光,尤其具有瓦威克郡(Warwickshire)林園的特色,使人想起陶潛夢遊的桃花源,和王維詩裡的輞川山。基於上列三點理由,相信觀眾們對於《皆大歡喜》的演出,當較莎翁的其他劇本易於鑑賞。

在我國劇作裡面,與莎翁的《皆大歡喜》堪作比較的,據管見所及,是誕生於明代,幾與莎翁同一時期,被譽為「南曲之祖」的湯顯祖所著「臨川四夢」之一的《牡丹亭》。按莎翁生於 1564,卒於 1616 年;湯氏生於 1550,卒於 1617 年,兩氏是同一時代的人物。《皆大歡喜》所寫的是露塞琳特與奧萊多的戀愛,《牡丹亭》所寫的是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情史,兩者都是男女至情之作。莎翁對於大自然的頌揚,特別指出:「我們的這一生,擺脫了市廛的牽累,便可以從樹林裡找到會說話的舌頭,從潺潺的溪水裡找到書本的知識,從大小的石子上找到寶貴的訓迪,並且從每一件東西上找到好處」(二幕一景十二行)。湯氏也說:「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魚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第十齣《驚夢》《皂羅袍》);「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蘪外煙絲醉軟。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閑凝盼,生生燕語明如剪,嚦嚦鶯歌溜的圓」(同齣「好姐姐」)。莎翁描寫男女之間的至情說:「任何一個時候都有人死去,蟲子把他們的屍體喫得精光,可是愛情始終不渝」(四幕一景 110 行)。湯氏則說:「神天的,神天的,盟香滿熱。柳夢梅,柳夢梅,南安郡舍,遇了這佳人提絜,作夫妻,生同室,死同穴;口不心齊,壽隨香滅」(第卅二齣《冥誓》《滴溜子》。《皆大歡喜》的結局是露塞琳特與奧萊多,茜莉亞與奧立佛,托契東與奧特瑞,斐比與薛佛斯,有情人都成眷屬。《特丹亭》的結局是倩女還魂,與狀元柳夢梅結為夫妻;在種種無法相信的疑難下,於聖駕面前,父親認了女兒,岳父認了女婿,陳塾師認了女弟子;連已死的母親甄氏,道姑和女傭都一起復活,全家團聚,歡天喜地。莎翁與湯氏的劇作不同的,是《皆大歡喜》之情味濃,《牡丹亭》則宗教氣重;前者合乎「神理」(imaginative reason),後者則免詭譎。

莎翁借劇中人傑克(Jaques)之口指出「世界一舞台,男女皆演員」(二幕七景第一三九行)。我國虞長孺也說:「天地一梨園,乾坤一劇場」;管它是是非非,真真假假,這裡有禰衡打鼓,桓伊彈箏,馬融吹笛,公孫大娘舞劍,王摩詰撥琵琶,蘇軾唱大江東,柳永歌楊柳外,還有丑淨說白,一味打諢,真是我個樂兒,讒是人生意味!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青年節前五日於下愚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