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Julius Caesar [Kaisa dadi]
Data Type:production background
Author:Wang, Sun-Shine
Title:On the Performance of Julius Caesar [Yanchu de hua]
Source:Julius Caesar Performance Program
Place:Taipei
Publisher:Chinese Culture College [Zhongguo wenhua xueyuan]
Date:1977
Language:Chinese
Abstract:The director argues that the title character is a tragic character ruined by victory and excessive success. Caesar may be flawed but his spirit does not die. The power underpinning the whole play is what he calls "Caesarean spirit," which is the core idea guiding his direction.

《朱利阿斯、西撒。》《凱撒大帝》雖然它不是莎士比亞最偉大的戲劇;但是,從推算這部戲劇的寫作日期的 1601 年到現在,三百七十餘年以來,無論是閱讀或者是演出,它一直是一齣動人也最受公眾所喜愛的。中國文化學院影劇組學生的第十一屆畢業公演,我又一次選擇它作為演出本,除了我個人對於這齣悲劇存有半分偏愛以外,更重要的緣故是因為演員的搭配上在這個班級中能獲得少許的便利。

嚴格地說《凱》劇的結構組織不僅不能夠和莎翁的四大悲劇相提並論。就是與那同樣取材於普魯塔克(Plutarke)的「希臘羅馬名人傳」的另外兩齣戲─《安東尼與克莉奧派郤》 Antony and Cleopatra 和《英雄叛國記》 Coriolanus 來比較;在情節上也是顯得很單薄的。在莎士比亞的其他的悲劇中,我們會發現他常常用許多次要情節和主要情節的交錯和凝結著。而形成一種盤根錯結,曲折迂迴的動力。可是《凱撒大帝》呢?它在情節的發展上,幾乎簡單得可以用不到五十個字把這個故事的梗概說得很清楚了─布魯特斯、凱歇斯,還有一些同謀者,他們共同計劃刺殺凱撒。安東尼和渥大維為他的死而報仇。當這齣戲到了第三幕的第二場結尾的必詣,觀眾聽到安東尼的僕人說了這麼一句話:「布魯特斯和凱歇斯像瘋子一樣逃出了羅馬城市」。這時候觀眾、讀者已經可料到這齣戲的顯明結果了。那麼,會不會因為這種緣故而失去它的吸引力,削弱了這齣戲的震憾力量呢?我們用堅定的口氣回答說:「沒有!」相反地;就在這種地方更表現了這位偉大的劇詩人他那獨具匠心的手法和渾圓的技巧了。這齣戲它包含 著的時間是從紀元前四十五年九月凱撒勝利凱旋到紀元前四十二年十月腓立比的一場決定勝負的戰爭為止,前後大約有三年。莎士比亞運用他無比的智慧,將它濃縮在六個天的表演完成。(我說是六個天,是沿用我們拍攝電影的「工作天」的術語。在天與天之間有著短至一日,長至無限期的間隔。)因此,劇情進展是迅速地,也是緊湊地。還有那布魯特斯和安東尼的精彩煽動性的演說,以及布魯特斯和凱歇斯在薩狄斯營帳中,那宏大的爭吵場面。形成《凱》劇萬鈞的震憾力量和強烈的戲劇性。莎翁強調地不厭其詳地描繪著那具有關鍵性的大事件,他捨棄了許多無關宏旨的瑣碎過程。因此,《凱》劇帶給了後世的編劇者一個最好的教訓,那就是:故事的堆砌不就是創造戲劇性的唯一法則。對於一部以真摯感情所推動的作品,情節的簡單與複雜又何能影響它的感動力量呢?無疑地,在某些地方,莎士比亞對於普魯塔克的原著還是維持著相當程度的尊重。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從《凱撒大帝》以及與《凱》劇同一源的《安東尼與克莉奧派郤》和《英雄叛國記》,這三齣以羅馬為背景的悲劇中,我們看到這位劇詩人,把普魯塔克的傳記溶化成了他自己的語言。把原來是屬於別人的取材,而變成屬於他自己的創造泉源了。

莎士比亞被世人所推崇和讚賞的,仍然還是在他那三十七部戲劇作品中,他塑造了約五百多個完整的,鮮活的人物性格。對於凱撒這樣的一個人物,我們曾經反覆的推敲他,研究他。毫無疑問;在他以前的羅馬的歷史當中,從來沒有一個人有過他這種超越的榮譽和權利,他做過了五次執政官和四次獨裁者。莎士比亞似乎也領悟這位羅馬的巨人他政治的、智慧的、甚至於道德的偉大之處,同時他也刻畫出來他是一個自滿的、自負的、偉大的、一個貪心那絕對權利的人。可是他又不敢接受安東尼所呈獻的王冠。在庶民沸騰的熱情之前,他又畏縮於去僭取那夢寐所求的王徽。他要到元老院去,因為妻子惡夢他又怯於行止,接著經過第歇斯的解釋,他又怕在元老面前留下笑柄,他又一次改變原已決定意願,去到元老院,去到那他人生的終站。莎翁給凱撒塑造了這樣一種游離的性格,莎士比亞他心目中的凱撒,究竟應該是何種型態,而他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還有,這麼個在戲的中途就死亡了的人物他又怎麼能作為這齣戲的主角,來影響,來支配著這齣戲的發展呢?在排演的過程中我和學生一次又一次的討論著這些問題,我們有了結論,我們認為:莎士比亞是要把凱撒刻畫成為一個為勝利,為過份成功的超越權利所毀壞的悲劇人物。在這齣戲裏,凱撒有三次出現,只要他一出現那劇詩人似乎急欲暴露出他的弱點來。凱撒所以成為一齣悲劇的主角,並不在於他能不能親自出場,而是有一股更宏大的力量,隱在幕後,在無形中推動著。那就是曾經被普魯塔克所肯定,也被莎士比亞所認同的「凱撒精神」。那就是說凱撒的個人容有錯誤,但凱撒的精神卻是不可毀滅的。

導演被稱為是一個解釋的藝術家(Interpretative Artist)面對著這座浩瀚的智識的領域。十幾年來,我是一次比一次的謹慎。每年我都和不同面目的青年們同時付出極大的辛勞,在籌備工作中。但是,我相信,我是個幸運者,因為我也將是一個收獲豐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