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Twelfth Night [Di shier ye]
Data Type:production background
Author:Hung, Shan-chun
Title:Director's Notes
Source:Twelfth Night Performance Program
Place:Taipei
Publisher:Department of Theatre Arts, Chinese Culture College [Zhongguo wenhua xueyuan xiju xi]
Date:1980/5/7
Language:Chinese
Abstract:The director emphasizes characterization. Groundbreaking features of the play include a simple set design inspired by jingju as well as live orchestra accompaniment.

洪善群
中國文化學院戲劇系畢業
現任:救世傳播協會節目部主任
曾任:電視台「環球廳」製作人、舞台劇《父與子》、《奧賽羅》、《庚子年》、《李爾王》導演
第三屆空軍文藝金鷹獎

美國大文豪愛默生曾經說過:「在太陽系以外的地方,我們這個行星大概不是叫地球,而是叫莎士比亞。」即使是非洲南羅德西亞的土人也曾把演員們打扮成粗魯族的勇士,插戴著獸的尾巴和鳥的羽毛,來演出莎翁名劇《馬克白》。美國首府的一個聾啞學校也曾用手勢表演過《奧塞羅》。足以證明莎士比亞不僅是英國的莎士比亞,他也是全世界的莎士比亞。他不僅是伊麗莎白時代的莎士比亞,也是今天廿世紀的莎士比亞。他在劇場裡所創造的人物,至今仍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他雋永的對白,更是充滿了智慧,發人深省。使得每一個舞台演員和導演,都以能演出莎翁戲劇為榮,同時也是對自己戲劇創意的一個極大的挑戰。

從《奧塞羅》、《仲夏夜之夢》到《第十二夜》,我就是在這種既興奮又戰戰兢兢的心情裡,企圖摸索出一條更適合現有中國劇場條件演出的莎劇模式,遺憾的是以我這樣的年齡和淺薄的經驗,總是無法做更大的突破,但是新聞界和觀眾熱情的支持,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尤其是去年《仲夏夜之夢》不僅在台北造成了票房上的轟動,更應台中文化中心之邀,十四年來第一次走出了台北市。

我自己的個性,原本偏好悲劇,但是《仲》劇的受歡迎,給了我很大的信心,使我有勇氣,再一次嘗試另一個浪漫喜劇─《第十二夜》。

浪漫喜劇中的人物,大半是浪漫、風趣的時髦人物,個性單純而又可愛,再加上一些被丑化的角色配搭、詼諧機智的對白,和一錯再錯的情節,就造成了整個浪漫的喜劇效果,所以演員對角色的塑造有相當重要的比重。

在舞台方面,今年我嘗試做一個更大膽的突破,拋棄層次的舞台,以中國平劇的基本舞台,襯以體驗寫實的佈景,和儘可能寫實的大道具,來勾劃出今年《第十二夜》舞台的輪廓。由這樣的舞台意念延伸,在演出形態上,我特別把換景,也設計成表演的一部份,像平劇一樣,我安排了一批「撿場」的人,他們是演員,也是觀眾,他們似乎在欣賞這齣戲的情節,又似乎在推動這齣戲的情節。

在音樂方面,我仍然像往年一樣,請葉薇心小姐為本劇作詞,請吳文棟先生作曲,譜成了兩首很美的情歌,另外音樂系許志明同學和陳振堂同學,為全劇配曲,然後由交響樂團現場配奏,這在中國的舞台劇,更是一項突破性的嘗試。

戲劇是群體藝術,需要各樣的藝術家更富創意的參與,在這裡我要特別謝謝馬孝駿教授、周虎安教授、唐鎮教授、許志明、陳振堂兩位同學,和葉薇心小姐、吳文棟先生在音樂上的協助和貢獻,孟振中先生所做的舞台設計,還有胡澤民先生,在忙碌中親自為本劇設計海報,使本劇最弱的一環──宣傳,增加了許多份量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