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The Tempest [Baofengyu]
Data Type:production background
Title:A Production History of the The Tempest [Baofengyu zhizuo shiji]
Source:The Tempest 2004 Premiere Program
Place:Taipei
Publisher:Contemporary Legend Theatre [Dangdai chuanqi juchang]
Date:2004/12/30
Pages:134-137
Language:Chinese
Abstract:This document recalls how the production of The Tempest materialized from 2000 to 2004.

2000 年
當代傳奇劇場休息兩年後,復團公演《李爾在此》,賴聲川、辜懷群不約而同建議吳興國改編莎士比亞的傳奇劇─《暴風雨》。

2003 年
感受到週遭環境的波動,促使吳興國萌生製作《暴風雨》的想法。

分別找陳立華和賴聲川研究演出之種種可能及創作方向。並開始與劇團顧問李立亨固定一週一次討論《暴風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教授鍾明德和吳興國討論國內表演藝術環境時,建議由吳興國、魏海敏兩人分飾所有男性和女性角色。(但後來由於順利申請到國家戲劇院支持製作,吳興國希望邀請更多京劇演員參與演出,藉以提供表演機會給更多演員,因而放棄這最初想法。)

2004 年
1 月 3 日吳興國向徐克電話拜年,並邀請徐克出任《暴風雨》一劇導演。徐克甚表驚訝,回應:「好啊!可是我對京劇一點兒也不懂!」

5 天後,吳興國再致電徐克,確定邀約,徐克正讀完英文原版《暴風雨》劇本,並看完英國導演彼得.格林那威的電影《魔法師的寶典》,徐克表示:「這戲沒多大戲劇衝突,到底好在哪裡?」

22天後,徐克說:「我和一些朋友,包括研究莎學學者討論過,幾乎人人有想法,個個有見解,這下好玩了,再讓我想想,再讓我看看!」

2004 年 2 月
2 月中旬,吳興國與李立亨共擬出第一版本演出劇本結構大綱並 e-mail 給徐克。

2004 年 3 月
吳興國問:「如果,以原住民卡力斑為全劇觀點如何?」徐克問:「如果,你一個人同時分裂成阿龍梭、波布羅和卡力斑如何?」

2004 年 4 月
吳興國、林秀偉、李立亨親至香港拜訪徐克,徐克構思四個劇本結構版本,並開放觀眾上網票選。票選期間內,網友多半選擇第三版《魔幻的奇航》。

2004 年 6 月
6 月 1 日結束坎城影展的評審工作後,徐克、葉錦添與創作群齊聚台北,專對演出之舞台形式、藝術表現進行意見交換。

6 月初,吳興國帶領徐克參觀國家戲劇院舞台及後台,這是徐克首度來到國家戲劇院。參觀劇院之後,徐克默默地坐在觀眾席凝視空曠的舞台一陣後,靜靜地對吳興國說:「興國,謝謝你把我帶進劇場」。

平易近人的徐克,來台只有兩個要求:
1. 給他一點時間逛書店。
2. 吃牛肉麵,而且是半筋半肉牛肉麵。
徐克原來是個漫畫迷,不只看過《七龍珠》、《幽遊白書》,還收藏了全套的《四郎真平》!!

6 月 4 日,吳興國、林秀偉同劇作家王安祈談及《暴風雨》劇本需編寫為戲曲詩韻演出版時,安祈老師推薦大陸一級編劇習志淦為魔幻幽默題材創意寫作最佳人選。

6 月 20 日徐克結合前四版本精華,再推出以十三首主題歌為主的第五版本。

6 月 28 日,依戲劇表演節奏,再次調整場次順序,並確立全劇骨幹,去旁雜枝節,成第六版。

2004 年 7 月
7 月初,吳興國、林秀偉與習志淦相約大陸武漢機場。

習志淦在傾聽徐克十三首歌貫穿全劇結構說明及吳興國演出意念後,也提出寫作的計劃,並將全劇結局在政治族群和解的原義外,更提高至東方宇宙觀「陰陽相融,天地和諧」之上,頗有為全人類祈求和平幸福的企圖。

7 月中旬,公開徵選劇中精靈、祖靈及米蘭達角色。

7 月 29 日,劇本第一稿出。

2004 年 8 月
8 月 5 日,徐克再度來台,表示:『吳興國的京劇,拉近人們的距離,更讓我感到是『當代的京劇』,『導演《暴風雨》這項工作,有如背起十字架,要有大膽的假設,才有力量承載莎翁的重量。』最期望的是:『把想法灌注戲裡,讓自己和觀眾都有驚喜感』。

王安祈老師推薦新秀劉珈后飾演米蘭達一角。

《暴風雨》特邀朱安麗、馬寶山等老戰友、及優秀新生代男演員盛鑑前來共襄盛舉;米蘭達確定由劉珈后勝出。然而,其他演員的募集一波三折,讓吳興國更驚覺國內的戲曲人才荒,更決心要致力培育年輕演員。

演員讀劇、排練陸續啟開。

2004 年 9 月
9 月初,製作人林秀偉巧遇小西園掌中劇團執行長許國良先生,聊起他一直以來想為吳興國製作一尊戲偶的心願,相談之下,許先生發現這次《暴風雨》中的造型就是最佳契機。

9 月中旬,葉錦添帶著高四公尺、寬五公尺:二十個裁縫接力完成的魔法師法袍來台。某個風和日麗的上午定完裝後,出發前往陽明山拍照。在按下第三十次快門時,大雨傾盆而下,一陣忙亂中,濕落落地完成定裝照。

因淋雨而變皺的偌大法袍,三個行政人員熨了六個小時還熨不完……想到以後每次演出都要重新熨燙,就讓人心驚膽顫啊……

9 月 26 日~10 月 13 日,吳興國帶領團員,前往歐洲丹麥歐丁劇場、捷克雅卡劇場、英國 ICA 當代藝術協會演出《李爾在此》,期間,仍非常掛念《暴風雨》製作,不僅常常對當地歐洲友人、觀眾提及這個新作,一路上林秀偉還在服裝店買了不少可以運用在《暴風雨》人物身上的裝飾品和道具。在捷克布拉格市中心舊城廣場,吳興國發現一尊巨大的青銅雕像,中年男性巍然站立在廣場中央,吳興國宣稱這尊銅像就是《暴風雨》劇中主人翁─魔法師波布羅,因而堅持要和這尊銅像合影。

2004 年 10 月
10 月 13 日 小西園許國良先生到當代傳奇劇場排練場拍攝魔法師的服裝造型,並等待與當日返台的吳興國夫婦討論布袋戲偶製作事宜。一小時的短暫會議結束後,許先生便驅車趕往機場,前往位於大陸泉州的工作室。

九天後,驚聞許國良先生猝逝於泉州的噩耗,吳興國、林秀偉及當代傳奇劇場所有行政人員皆悲慟不已。

10 月中旬,《暴風雨》正式全面開排。

10 月底,吳興國前往北京和導演徐克、設計葉錦添、及編腔李門開會,做最後的修整。

2004 年 11 月
11 月 精靈角色除張靜屏、錢宥儒已確定外,其他兩位風波不斷,在精靈人選極度難產中,太古踏舞團舞者王若湄自告奮勇參與演出精靈,勇敢挑戰踩蹻、踢槍等高難度動作。月底,武旦游瑋鈴加入,精靈終於到齊。

精靈的蹻鞋難覓,台灣已失傳,轉往大陸訂購。

精靈服裝抵台,三個精靈從下午六點定裝到午夜十二點半,真是漫長啊。

當代傳奇劇場和輔仁大學織品系建教合作,公開徵選《暴風雨》紀念 T-恤設計稿。

21 日 葉錦添在台召開《暴風雨》第一次技術會議,發現《暴風雨》舞台技術難度甚高。戲言:『《暴風雨》一劇幕前幕後的演員樂師、創作群、行政群、技術群和義工群大概上百人了!』。

2004 年 12 月
12 月 5 日,80% 的服裝抵台,遠從大陸定製的蹻鞋也送達了。

12 月 10 日 《暴風雨》紀念 T-恤設計比賽頒獎典禮。舞台製作完成,裝船駛往台灣。

12 月 20 日 全劇作最後修整,緊鑼密鼓排練中。

12 月 27 日 裝台。

12 月 29 日 舞台走位,首演記者會。

12 月 30 日 世界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