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The Tempest [Baofengyu]
Data Type:production background
Author:Wu, Hsing-kuo
Title:Looking for Utopia: A Contemporary Legend's Journey Through The Tempest
Source:The Tempest 2008 Performance Program at the New Vision Arts Festival of Hong Kong
Publisher:Contemporary Legend Theatre [Dangdai chuanqi juchang]
Date:2008/10
Pages:7
Language:Chinese
Abstract:The artistic director of the Contemporary Legend Theatre recalls the troupe’s productions over 23 years as well as the process in making The Tempest in 2004.

創作,就像一場興風作浪的過程,回溯一個導演的心情,就如《暴風雨》中的作者,假借主人翁魔法師波布羅的最後獨白─「此刻我已放下魔杖、魔卷和法衣。」一切能說的都演在舞台上。

莎士比亞的文本觸動人心,氣勢浩瀚。滿溢的詩情和舞台美學相互呼應,帶起了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自由奔馳,這也激發了我邀請電影奇才徐克導演為《暴風雨》投入異業觀點,為傳統戲曲加入更多元的變化。

創團 23 年來,當代傳奇的作品,不會重覆自己,永遠在追求突破,我們改編莎士比亞、希臘悲劇、貝克特劇本,並融合舞台劇、歌舞劇、實驗劇、前衛劇和環境劇場元素,甚至創造嘻哈京劇:電音搖滾京劇和崑曲新歌劇。但,同時,我們也修復失傳老戲如《陰陽河》或新詮烏龍院如《金烏藏嬌》,和為李後主翻案的《無限江山》,甚至再造千年仿宋戲台,復古地演出《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當代─傳奇,拉開了創作的兩個方向和兩個時空,也矛盾也不矛盾,只有一個宗旨─延續與發展京劇的命脈。

2004 年創作《暴風雨》時,正逢台灣在舉行總統大選,隨選情激烈,全島入族群撕裂的仇恨中。雖然,歷史的巨輪繼續往前推動,但是,人類最原始的權慾、貪婪和鬥爭從沒有退場;雖然,海洋慈悲地孕育了島嶼,而我們卻將此天堂淪為心靈的監獄,把自己深鎖在這「充滿噪音的孤島」之中。

還好,徐克導演不斷提醒,莎士比亞這齣偉大的文學作品,其精神已凌駕於任何地域與政治實體之上,成為普世的生命價值。他提出超過五個劇本的版本,並一一討論,包含了作者論─魔法之書、航海論─魔幻的奇航、原住民論─卡力斑的無人島等。最後,我們一致決定─忠於原著,不加油添醋,卻更加努力發揚莎翁潛在對「地球的整體關懷」。相對地,徐克導演不主張用科技和影像來表現魔法,他鼓勵我們,極力用京劇演員全能的本領創造出魔法的神奇。

因此,徐克導演畫出人物形象圖,給予葉錦添在舞台上和服裝上的靈感,也畫出了分鏡圖,作為執行導演的工作依循。我的任務是把會議結論和分鏡圖一一展現為實況,這使我想起,劇中岡札羅高唱─「一張雪白的紙能描繪出雋永文字美麗篇章」,在這空有的舞台中如何將劇本、音樂、歌聲、舞蹈和演員的人物表演,融合成一個萬有的婆娑世界,即有文化深度意涵,又是老少咸宜,豐富多彩的一場好戲。

香港新視野藝術節每屆規劃具有質量的節目,對於藝術有寬廣的遠景,其地位重要性年年提高,此番,當代傳奇劇場繼 2003 年「中國傳奇」藝術節,再度受邀至香港新視野藝術節,搭起港台的藝術橋樑。加上香港徐克導演的投入製作,使得《暴風雨》的節目更有深度,自 2004 年首演以來,不斷尋求突破、精益求精。

五十人的大陣仗,排練和製作調度,要有滴水不漏的堅持,當代傳奇上下一心、台前幕後,努力要把戲唱得更好聽,演得更好看。因著徐克導演的創意激發,與香港新視野藝術節的盛情,我們在暴風雨中繼續挺進,在夢幻中,我們這群精靈正憑空交織出心目中的理想國,更希望不負香港觀眾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