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Mad Scenes [Fengkuang changjing]
Data Type:review
Author:Wang, Ji-ze
Title:Messages That Sound Crazy but Actually Make Sense [Ting si fengyan fengyu que zi you daoli]
Source:Totoro Information Center [Longmao zixun tiandi]
Date:2002/12/24
Language:Chinese
Abstract:The author commends the production's interpretation, directing, set design, and music.

《莎士比亞悲劇簡餐──瘋狂場景》

2002-12-19 台北新舞台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首次挑戰正統哥哥莎士比亞,不管在劇團歷史、或是在台灣小劇場脈絡裡,魏瑛娟這次的嘗試,都可說是少見而富新意。身為一個觀眾,我們從此可以以更嚴格的標準要求這個劇團的創作,期待看到一次比一次高水準的現代劇場演出。

莎士比亞的中文翻譯所在多有,加上學院裡的中文演出,其實不在少數;此外還有本地戲劇工作者(最著名的例子是「當代傳奇劇場」)對莎士比亞的改編、挪用;更不用談遍及各種電影以及各種藝術型式的莎士比亞餘緒。以小劇場創作聞名的莎士比亞妹妹們劇團,雖然在名稱上早就挑明了反(西方)老祖宗師承,但一向的創作脈絡,並沒有明顯針對傳統發言,反而是自說自話、另闢蹊徑居多。這次的《瘋狂場景》,直逼哥哥以及其傳統而來,其野心與熱情決不容小覷。

四大悲劇:《哈姆雷特》、《李爾王》、《奧塞羅》、《馬克白》,每一個故事都牽涉了死亡、逸出常軌的人性。處理其中任一文本,使之令人信服都是困難的任務,更不用說這次的四合一濃縮版本。魏瑛娟僅用六個演員,上下共分「野心與忌妒」、「謀殺」、「瘋狂」與「死亡」四場。每場演出多則五人,少則一人,各個角色不一定由哪個演員演出。場場均是世故觀眾熟悉的莎劇經典,演員對莎劇的理解成了基本功,而導演對演員的選擇、場面的調度,牽涉到導演對莎劇的詮釋。我們可以看到導演不但對不同程度的「瘋狂」有興趣,她對性別在其中運作的權力關係,更展現了她一向細緻的關注。

小劇場活歷史阿忠以男身演出奧塞羅被謀殺的妻子一角,可說是《瘋狂場景》最淒厲的景觀之一,魏瑛娟引出了多殘酷的莎士比亞,要這次進劇場的人才看得到。加上看到劉守曜扮演馬克白夫人勸說女身馬克白進行謀殺、或是女形哈姆雷特唸出那一段「To be or not to be」,我們不得不同意,性別和身體,都是心靈的隱喻。

另外幾項小道具的使用,幫助演員發展情緒、帶出表演層次。魏瑛娟把麥克風遞給徐堰鈴扮演的奧菲利雅,她的瘋狂除了喃喃自語,更像一場沾情帶色的紅包場;白色小方巾貫串全場,拿來擦拭馬克白手上的血,折疊起來也反反覆覆,上下左右暗示角色的心情。

舞台的活用更是《瘋狂場景》經得起評價的重要因素之一。王孟超把新舞台原本略顯單調的舞台改造,運用燈光、高低區塊,在舞台上分出演出區位、後台人員工作場地、演員休息室。不但沒有限制演員和導演,反而把戲劇的內涵擴大,讓前後台的活動,都是完整演出的一部分。前排觀眾席上方的投影,暗示了觀眾也不能置身事外。而布幔等舞台大道具的使用,在各種場景間遊走自如,不但能暗示戲劇張力,還是地點的暗示。如奧塞羅扼殺妻子德斯底蒙娜一景,布幔投射出夫妻身影,謀殺動機起於閨閣呼之欲出;同樣的布幔在奧菲利雅投水一景成了岸邊波光粼粼的反射;燈光和 Gobo,和各式道具搭配無閒,讓舞台上下的顏色、形狀多變,卻適當而不繁瑣,也是這次不能忽略的製作重點之一。

當然還有音樂,陳建騏和莎妹合作已久,彼此默契十足。這次做「瘋狂場景」,他一向提示情緒而不渲染情緒的配樂手法,也在不增加觀眾負擔的前提下,襯托出瘋狂的主題。連觀眾進場和中場,都不忘用歌劇 (可能就是「瘋狂場景」吧?) 上下承接。

總體而言,「瘋狂場景」在各方面均為一時之選,從意識形態、劇本改編、服裝美術,各種小細節面面俱到,經得起分析談論。莎妹和創作社能夠在學院外執行如此高品質的製作,卻僅有六成的賣座。此一現象是否因為和劇場超級明星檔期傾軋,排擠了原本就屬於小眾的看戲人口,有待更仔細的論證。不過台北觀眾,下次若再有機會,請用行動證明這是成功的商業演出模式,否則之後若再有更細緻的演出,恐怕也無福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