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Mad Scenes [Fengkuang changjing]
Data Type:news
Author:Li, Guang-jue
Title:Overthrowing the Market with Sincerity and Innovation: A Survey of Little Theatre in 2002 [Chengyi xinyi dianfu shichang 2002 xiaojuchang fengyun xiao hao]
Source:Star News [Xingbao]
Place:Taipei
Date:2002/12/28
Abstract:Theatre critics Hung Hung and Wang Mo-lin criticize the bias favoring grand productions yet think works in little theatre need improvement.

歷經去年納莉颱風與 911 恐怖攻擊事件後,今年的演出場次倒也增加不多,看來不景氣的陰霾仍持續籠罩台灣的藝文圈,但旺盛的戲劇創作力仍源源不絕地注入市場,劇場和觀眾的距離是否因作者的誠意而有所變化?或還是停留在「大戲大宣傳,小戲沒人看」的狀態?

文化拜拜 不足取

集詩人、導演於一身的鴻鴻,認為今年的商業大戲驚喜不多,就連耗資千萬的《八月雪》也無法表達精準的故事寓意,淪為交待故事及說教的劇本,相當可惜!資深劇評家兼導演的王墨林更不客氣的指出,高行健並無修行,對禪宗的體會絕對有限,《八月雪》頂多描出個形式罷了!也許是考量題材具有強烈的東方色彩,將來比較容易進軍國際,但回歸作戲本質的誠意,都跟國內其他商業戲團遇見同樣的問題,付出誠意來作戲卻都沒辦法真正掌握深層力量,反觀小劇團和兒童劇團沒有太大的包袱,便做出幾齣不錯的作品,鴻鴻認為「無獨有偶」劇團就令人感覺出他們作戲的精緻與誠懇,九歌兒童劇團《想飛的小孩》清新脫俗,值得肯定。

今年在實驗劇場集結國內八個小劇團作品的「寶島地震帶實驗劇展」,猶如影展般地目不暇給,也著實藉小劇場的反動思考挑戰觀眾的文化素養。鴻鴻覺得在這次劇展中,觀眾可發現像「莎妹」或「渥客」及自己帶領的「密獵者」,都有絕對的新意在裡頭。王墨林則對此採取保留的態度,他認為台灣到現在都沒有一個真正專業的劇團,觀眾又太仰賴儀式性的文化拜拜,像日本不特定辦展,因為當地都有相當多的戲院都會演出經典作品,文化活動又相當的多,觀眾能相互觀摩作品,許多創作的精神自然保留在裡頭,台灣這方面仍有待大家的努力。


華山藝文 多關愛

王墨林語重心長地表示:「其實台灣現階段的隱憂,就是觀眾本身沒有進步,難怪會看不見作者的退步。」坊間對藝術的認知亦有限,王墨林更以經濟學中「劣幣驅逐良幣」的說法來解釋這層關係,大家都看不見真正專業,自然也就無從比較起。加上許多創作者都太以島國心態自居,想做格局大的東西,卻又無法引起真正的共鳴,王墨林以魏瑛娟的新戲《瘋狂場景──莎士比亞悲劇簡餐》為例,結合莎翁的四大悲劇成一齣劇,野心夠強但文本的力量則過於薄弱,總體來說稍嫌可惜,否則以魏瑛娟的品質不應只有這樣。

最後論及國內場地時,鴻鴻認為國內最缺容納三到五百人的中型場地,至於小型場地則是充裕了,就看大家會不會利用。王墨林也指出反正會用上大型場地的團體也有限,倒不如多對目前藝文活動的集散地「華山藝文中心」多加關愛,一個華山可以抵十個牯嶺街小劇場,只要稍加整修軟體設備,相信華山的未來,更能為藝文團體帶來無限創作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