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Othello [Zhenfeng duijue]
Data Type:review
Author:Jiang, Zhuo-xi
Title:Godot Theatre Company's Othello [Guotuo juchang Zhenfeng duijue]
Source:Everyone Can Be a Critic If They Want to [Zhiyao youxin renren dou shi juping], blog on
Publisher:Xuite
Date:2008/12/1
Language:Chinese
Abstract:The author admires Shih-Chieh King’s Iago but not Li-Chun Lee’s Othello. This i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styles of acting. The rest of the cast is above average, with Vega Tsai’s Desdemona being the most impressive. Though a Shakespearean play,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ollow. Overall this is a good production, with room for improvement.

以《針鋒對決》為劇名,果陀在 2008 年的夏天,找來了李立群和金士傑兩大劇場知名演員,演出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奧賽羅》(英文原名 Othello)。

如同導演梁志民在節目單中所說,有個棋奕遊戲也叫做 Othello(在台灣較為人所熟知的名字應該是「黑白棋」,稍具功能的翻譯機或手機都有此遊戲),而整齣《針鋒對決》,也從「棋盤」開始。舞台上投射出的格狀燈光,讓整個舞台宛如棋盤一般,飾演伊阿苟(英文原名 Iago)的金士傑從一旁走出,如同棋子般行走在每個格狀燈區之中,彷彿正為自己所佈下的局,一次又一次進行演練,確認所有人物皆會照著自己的復仇計畫,墜入自己所設下的陷井,成為對奧賽羅進行復仇的棋子之一。殊不知自己也早已成為這場棋盤上的一份子,成為一只被復仇想法的火焰所焚身並支配,只能朝復仇之路不斷前進的棋子。

戲的原名雖然叫做《奧賽羅》,但在《針鋒對決》當中,金士傑所飾演的「伊阿苟」,看起來硬是比李立群所飾演的「奧賽羅」更像是整齣戲的靈魂人物。整齣《針鋒對決》,在「伊阿苟」一個個詭計之中,逐漸走向悲劇的結局,雖然中途偶有波瀾,但「奧賽羅」幾乎是完全沒有抵抗能力的,照著「伊阿苟」的支配,一步步走向令人惋惜的結局。

同行的友人看了這齣戲之後,疑惑為何並未在金士傑和李立群所演的這齣《針鋒對決》裡看到兩人之間的「針鋒對決」?事實上,我對這點倒是沒有太多的意見,畢竟這多少和原文本裡,針對奧賽羅與伊阿苟之間互動的描寫有著相當大的關係。若奧賽羅真的有足夠能力與伊阿苟「針鋒對決」,或許劇情的發展不至於走向一個悲劇的地步。果陀近幾齣作品在票房上的行銷策略,總是以「演員」為第一波的主力宣傳點,當宣傳稿上寫出「金士傑」和「李立群」的名字,當劇名稱之為「針鋒對決」時,在宣傳內容上早已有著足夠的吸引力讓許多觀眾掏錢買票。只是,這樣的作法是否會讓觀眾有著過度期待?又或者在看了戲之後覺得和自己預期中的不太一樣?在這裡我並無意做太多探討,我只想說明,在看戲之前,我並沒有這樣的期待。只是,在看完《針鋒對決》之後,我仍然還是覺得李立群和金士傑之間,似乎少了些什麼。

並不是期待他們兩個人互飆演技,並不是期待他們兩個人能夠在舞台上碰撞出什麼火花,而是兩人之間有著某種格格不入的狀態。不諱言的,在看完《針鋒對決》的當下,我的確對金士傑在扮演伊阿苟這個角色的精彩程度上讚嘆不已,而對李立群所扮演的奧賽羅無法引起太多共鳴。若要比較兩人在《針鋒對決》裡的表現,就精彩度來說,的確是金士傑的表演較能夠讓人感到大呼過癮!但,這就表示李立群在《針鋒對決》裡的表現並不佳嗎?坦白說,我覺得這相當有思考的空間。

在看戲的當下,李立群飾演的奧賽羅所擁有的悲傷與憤怒,我是有些感受不到的,甚至在劇終時,當奧賽羅因為發現自己鑄下大錯而發出痛苦呻吟聲時,我竟會為了那喃喃自語的呻吟而感到不耐,而不是因此而動容。就情感層面上,舞台上的奧賽羅的確無法帶給我關於這齣戲原本應該感染人的哀傷情感,也少了那種對於事情不該走至這般田地的感嘆。就這些「情感」的部份來說,奧賽羅所呈現出來的,的確是不夠的。

那麼,姑且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伊阿苟在「情感」上的表現。事實上,伊阿苟在這方面的表現也的確不夠「豐富」,除了「復仇」與「嫉妒」的情緒外,你可以很單純的看到伊阿苟就是專心一致的在「使壞」。於是對伊阿苟來說,那些應該富有「人」味的「情緒」不夠「豐富」的問題,在伊阿苟的身上就根本稱不上是問題。反之,當推展到奧賽羅身上時,這樣的問題就便顯得有些嚴重。

簡言之,為何我們會覺得金士傑的表現如此搶眼,而李立群的表演有些差強人意?在我看來,其實是表演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情形。金士傑的伊阿苟,在「表演技術」層面可以說是相當爐火純青,讓人在看他的表演時不禁會感到大呼過癮,並且讓人意識到「金士傑表演得可真是好」!而李立群的表演,給我的感覺反而是相當的不「李立群」,有些技術層面的東西經過一再琢磨之後變得不那麼「技術」,而站在舞台上的那個人也不再是「演員所扮演的角色」,而是「角色」本身。於是當我看待奧賽羅時,當下所意識到的是對「角色性格」的不耐,而並非對「演員演技」的不滿足(畢竟我一開始就沒有如同劇名《針鋒對決》般,對於兩人較量「演技」的期待)。

究竟哪種表演方式較好?這實在是個沒標準答案的問題。只是這樣的結果,的確造就了金士傑的搶眼,以及李立群本身在扮演角色上容易讓觀眾感覺少了些什麼的情形。事實上,我很喜歡李立群扮演的奧賽羅在大量口白上所做的表演處理,李立群的表演方式讓那些原本聽起來冗長的口白裡面,是可以有些「畫面」或「韻味」存在的。李立群用專屬於他的方式,來處理這些莎劇對白,這是他的表演「技術」呈現。除此之外,讓自己的表演不再像過去表演方式般搶走他人所有光芒,讓大家意識到台上是「奧賽羅」而不是「演奧賽羅演得很好的李立群」,則是李立群在《針鋒對決》裡,試圖嚐試及著力的部份。

只是,這樣的表現方式,終究讓李立群飾演的奧賽羅,在《針鋒對決》裡就是顯得有些差強人意。相較於伊阿苟的心機、苔絲狄蒙娜的善良、乃至於蒙太諾的剛烈,奧賽羅的性格無法「單純而火力集中」的被呈現,看來更像是(被伊阿苟任意擺佈的)「凡人」一般。尤其當演員名單是「李立群」加「金士傑」時,奧賽羅一角更會理所當然的被拿來跟伊阿苟做比較。於是當吃過擁有濃鮪醬汁的燒烤饅魚壽司之後,我們便很難去體會那白色星饅壽司上,所擁有的清爽桔汁與單純的粗鹽風味。

李立群與金士傑的表演方式,在舞台上呈現給我的感覺,總覺得是有些各彈各的調。倒不是說兩人在表演時真的都完全不理會與對方的互動,而是缺少了一種經由導演調整,而讓兩人處在同一頻率的表演狀態。即便這不是場「對決」,也該是種「合鳴」,伊阿苟當然可以擺佈奧賽羅,但那「攻」與「受」之間的關係應該被建立,我期待的是看到伊阿苟對奧賽羅的凌遲,而非單純看到伊阿苟拖著不會游泳的奧賽羅一步步走入湖中。在《針鋒對決》中,感覺導演給了兩名演員相當大的自由來對角色做出銓釋,但在彼此互動關係的處理上,卻似乎顯得有些不足。使得奧賽羅的表現,在如此單純而強大的伊阿苟面前,處於只能被挨打的局面。就這一點來說,我是覺得相當可惜的。

摒除這部份不談,導演在其他層面的安排,則顯得完善許多。雖然《針鋒對決》仍然在情感的呈現上有著不夠濃厚的問題,但能夠把莎翁筆下的 Othello 轉化成台上這齣對觀眾來說並不難理解的《針鋒對決》,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針鋒對決》雖然是莎劇,但卻不會讓人覺得艱澀難懂。除此之外,這齣戲除了李立群及金士傑兩大巨頭之外,其他演員的表現,也都在水準之上,也展現了導演在為演員磨戲上的用心。

這齣戲許多演員的表現,都在水準之上,最讓我驚豔的,要算是扮演苔絲狄蒙娜(Desdemona)的蔡燦得了。早在 1999 年便看過蔡燦得演出【表演工作坊】的《十三角關係》,以及【九九劇團】的《九九狂講首部曲》,時隔九年,蔡燦得在《針鋒對決》的表現,可以看到在這段不算短的日子當中,她做為一個演員所擁有的累積。苔絲狄蒙娜在蔡燦得的銓釋之下,呈現出某種惹人憐愛的「神格」特質,這樣的銓釋讓劇情進行到奧賽羅錯手殺死苔絲狄蒙娜之時,讓人對苔絲狄蒙娜的殞落感到動容並且不忍。在這部份,蔡燦得的表現是相當令人佩服及讚賞的。

其他幾個演員的表現也相當不錯,像是第二次演出舞台劇(第一次為【屏風表演班】的《瘋狂年代》)的何戎,在扮演凱西歐(Cassio)上則有水準之上的演出。雖然在表演層面仍有進步的空間,但何戎能夠成功脫離「演員」本身的形象,並扮演出熱情卻有些單純的凱西歐這個「角色」,讓《針鋒對決》裡的凱西歐一角,能夠活生生的站在舞台上,就這點來說,是相當不錯的。其次,巨炮飾演的蒙太諾(Montano),雖然戲份並不多,但其所擁有的忠心與熱情,卻相當的令人印象深刻,也是在《針鋒對決》裡相當精彩的演出。

其他幾個資深演員,如舒宗浩所飾演的羅德列哥(Roderigo)等,表現也不在話下,讓我感到較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呂曼茵所飾演的愛米莉亞(Emilia)了。倒不是她在《針鋒對決》中表演得不好,而是當前段愛米莉亞的角色是以某種富有喜感的方式存在時,隨著劇情進行到劇末,愛米莉亞卻突然必須扮演揭開所有詭計的「關鍵」之時,她所呈現的嚴肅與悲憤,讓我覺得和劇情前段所呈現出來的角色狀態似乎不是同一個人,給人一種有些跳 tone 的感覺。尤其當劇末愛米莉亞不斷控訴痛心叫喊著「詭計!」之時,更讓人有種突然從舞台上的氛圍中脫離的感覺。「詭計」二字在角色口中不斷重覆,多少有種替整齣「悲劇」發生的原因是源自於「詭計」下註解的意涵。但愛米莉亞口中的「詭計」二字,雖然在力道上是足夠的,但卻似乎不夠命中紅心,使得悲劇二字不像是角色口中的話語,反而更像是劇本當中的台詞而已。

整體而論,《針鋒對決》的確是齣不錯的戲,但既然集合了李立群以及金士傑,還有許多在劇中表現並不差的演員,這齣戲的完成度應該可以更高、變得更好看才是。雖然以主力演員做為宣傳期的強力主打,一向是果陀在票房行銷上的策略,我也絕不反對劇場懂得思考用什麼樣的策略去吸引觀眾進劇場,但《針鋒對決》在舞台上的表現,相較於宣傳期所營造的感覺,似乎就顯得有些「雷聲大雨點小」。能夠吸引觀眾進劇場當然很好,可是如何讓觀眾在買票進劇場看完演出之後,能夠覺得值回票價,甚至是覺得看到了一場用錢也買不到的精彩演出,或許是劇團在執行行銷策略之餘,更必須深切思考的部份。

■ 觀戲資料 ■
劇名:《針鋒對決》
團體:果陀劇場
日期:2008/9/28
時間:PM 2:30
地點:台北城市舞台
票價:20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