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Weinisi shangren]
Data Type:production background
Author:Jiu, Jenn-jung
Title:Director's Notes [Daoyan gouxiang ji linian]
Source:The Merchant of Venice Performance Program
Place:Taipei
Publisher:Department of Drama and Theat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Guoli Taiwan daxue xiju xuexi]
Date:2001/4/7
Pages:6-9
Language:Chinese
Abstract:The director points out the four story lines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and analyzes the contrasting designs in this play in detail. She also explains her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translating the play for this production instead of using an existing translation. Bible verses on money loaning and the origin of "the three caskets" are provided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導演的首要任務是能清楚呈現《威尼斯商人》劇中四個情節線交織的故事:1. 借據索討一磅肉的故事。2. 選寶盒招親的故事。3. 情人私奔的故事。4. 戒指的故事。就伊莉莎白時期的戲劇類型劃分,此劇夾雜三種不同的形式:1. 復仇悲劇(夏洛克的人財兩失)2. 浪漫喜劇(巴薩尼和波霞有情人終成眷屬)3. 技謀戲劇(潔西卡捲家財與六倫佐私奔)。雖然《威尼斯商人》在演出註冊登記時歸類為喜劇,但其風格卻是悲喜相互交疊,歡樂明亮的喜劇氛圍,緊貼著深沈內觀的悲劇格局,在其中又不時經由戲謔斜睨的一瞟,帶出了尖銳的諷刺語調。此次的製作將依循《威尼斯商人》劇作的結構,情節內容,交疊的風格,混合的類型,不做狹隘的導演個人詮釋,或轉化為支解的前衛實驗,在配合教育劇場的前提之下,能讓學生更深入瞭解莎士比亞的寫作技巧及戲劇性。

大學部學生在一年半的演出學習中多以白話劇本為主,此次以無韻詩劇(blank verse drama)為挑戰的課題,以期能讓學生完整體驗莎翁詩劇的難度及魅力。為了能更精確展現《威尼斯商人》的語言強度及戲劇性,導演與研究生助理經過半年的文本分析、版本比對、翻譯研究、製作歷史蒐集及評論整理研讀工作,已於去年 11 月底翻譯完畢全劇,較之坊間已有為閱讀文學之便的譯本,更能接近原劇的精神,舞臺演出的節奏,並更能契合台灣的語言風格及當代性。

《威尼斯商人》是一個整體團隊的演出劇本(ensemble performance play),全劇的角色將由十九名大一、大二的學生擔任。每一個演員的重要性及出場次皆頗平均,因此參與的同學都能接受相同的磨鍊機會,以達到團隊合作及集體想像創作的目的。再者,《威尼斯商人》中的角色年齡、心理、社會等層面及內容的深度,以大學部學生的理解力及掌握力是一個很好的演技進階訓練。因此在排練時將著重開發演員內在的情感,肢體的爆發力,語言的韻律和清晰度,以及角色間互動的真實性。

《威尼斯商人》的場景設在威尼斯和貝爾蒙,劇中兩個地點不斷的接換,節奏鮮明,就內容、意象的分析比較,兩地的質性對比如下:

威尼斯貝爾蒙
男性女性
戶外室內
陽光烈日星光晚霞
商務(金錢)婚事(寶盒)
現實的焦慮夢幻的浪漫
急迫舒緩
生活的語彙詩篇和音樂
新資本階級舊貴族階級
理(justice)情(mercy)


因此在創作的理念上將顯現其相異的節奏與質性。在演員走位、視聽覺意象上製造對比落差。由急/緩,明/暗,男/女,當代/古典的交錯變化中,維持觀眾的專注力及觀戲的趣味。

再就二個地點來看,威尼斯是地理上真實的城市,在莎士比亞時代是個各國交易頻繁的義大利城邦,類比當時資本主義興起的倫敦―買進、賣出、交易、冒險的現實生活縮影。它的急迫、緊張、繁忙可在台灣的商務公司、證券交易所看見相同的樣貌。而貝爾蒙(Belmont:美麗的山城)在哪裡?它並不存在於真實的時空,而是現實世界的避風港,平庸生活裡幻想的山城,焦躁不安心靈的慾望投射:用不完的錢、成群的僕役(不為勞力,而為音樂舞蹈)、燦爛的晚霞、滿天的星斗、說不完的情話、浪漫的詩篇、貌若天仙的美人─這些都在貝爾蒙。

以現實 vs. 慾望的原則出發,所以在風格的選擇上,貝爾蒙以華麗的服裝、飽和的紫光、仿古的傢俱、巨幅的美女畫、古典和諧的音樂來達到視聽的饗宴,營造想像的國度,勾勒慾望的地圖。相對的,在上述的對比界定下,威尼斯的場景則更接近辦公大樓林立,上班族聚集的敦化南路或東區:商業大樓硬直的框架,機械式的城市節奏,沈重單調的黑、藍、灰。由於轉化為真實生活的寫照,威尼斯的商人們在服裝不採古裝,而以當代的服飾為主,避免套入另一層的想像時空,進而帶入觀眾可直接意會的現實樣貌。根據劇本中的線索嵌入台灣的生活的採樣,在場景的安排上如高爾夫球場、釣魚池、證券交易看板、電視文化(新聞播報、SNG 法庭現場轉播)等都會在演出時出現,做為引進現實的符碼。

當然,如果《威尼斯商人》只架構在精彩的故事,鮮明的議題和強烈的對比上,已經是一個絕佳的劇本了,但卻簡化了莎士比亞寫作的深度及複雜性。在劇本中,不管在威尼斯或貝爾蒙,不斷出現了相同的主題:冒險、交易、表面/內在的落差。商務交易、選匣招親、或是一磅肉的開玩笑借約(merry bond)都是冒險,甚至是孤注一擲。hazard,venture,thrift,fortune 等字不時出現。不管在商場、在法庭、在情場上靠的都是命運,只有賭一賭自己的運氣。巴薩尼為了找回射丟的箭,試試運氣再射出第二枝,希望二枝箭都能拾回;葛七諾跟巴薩尼打賭誰能先生出第一個男孩就得到一百萬(一個嬰兒的價錢還不及一磅肉三百萬,多麼諷刺);潔西卡認為波霞的美、她的好,就像天上的神仙在下賭注,不能掌握結果,全靠運氣,難怪劇中人時時嘆息,憂心忡忡。

另外一個主題是交易(exchange),以商業語辭(mercantile idioms)為主。合約的訂定:安束尼的借約和情人婚約的戒指,二項都遭到毀約的威脅。還有精神上的交易:夏洛克在禮拜堂發過誓了,不能拿錢否則就如典當靈魂一般,但是不管是實質的金錢合約,或是靈魂的交易,他全盤皆輸,他還得改信基督教(猶太教可以換為基督教);安束尼也拿靈魂來作保,保証他的好友摯愛他的妻子,永不變心(友情可以交換愛情);甚至妻子也可以拿來交換,為了挽救安束尼的性命,巴薩尼、葛七諾寧可用妻子的生命換回好友的生命(愛情可以交換友情)。三百萬買一磅肉,一顆心的重量等於一磅肉,一磅肉就是一顆「心」?無怪乎夏洛克在法庭說:「這磅肉我是要定了,我花了好大的代價才買到它。」(the pound of flesh which I demand of him/ It dearly bought, It’s mine and I will have it.)相同的,令人驚訝的是,波霞好不容易得到了真愛,說道:「我花了好大的代價才買到你,我會加倍疼愛你。」(Since you are dear bought, I will love you dear.)巴薩尼在選對寶盒時要求一個吻用的是「確認、蓋章、公証」(confim'd, sign'd, ratified)正是簽訂合約的用語。浪漫的貝爾蒙,神話的國度,充斥著交易、買賣的商業語彙。相對的,威尼斯的生意風險卻又點綴了浪漫的意象:大貨船在海上像是華麗的花車遊行盛會,安束尼的商船載滿了香料、和綾羅綢緞,多麼豐富浪漫的意象。二地明顯的對比,卻在相同主題、內容和文字的使用上互相呼應,表面相異的質性,在實質上卻是彼此滲透相溶。

因此,表面與內在,真實與假像,亦是《威尼斯商人》劇中的主題之一─三個顏色不同的寶盒是最直接的指涉。再之,安束尼說:「魔鬼居然引用了《聖經》為自己答辯―貼上宗教的護身符,用笑臉掩蓋奸惡的本性。」摩洛哥王子的字卷上寫道:「閃閃動人,不全是黃金。」阿拉崗王子道:「世間人人是愚蠢的視覺動物,睜大了雙眼找對象,一點兒也不考慮內在的涵養。」巴薩尼說:「外表和內在絕對不相同,多少人被美麗的外表欺騙。」在字裡行間對此主題著墨甚多。

所以在翻譯劇本時將忠實逐字譯出原文中的商業用語(已有譯本多是經過文意修飾),運用服裝上的轉換來突顯表裡的主題,舞臺調度上製造相似的畫面,以重覆的手法加深對應效果,如情話綿綿的愛情逼供,與法庭受審的殘忍捆綁相同,使用道具(書信、寶盒、合約),營造類比的意象。

舞臺設計以三個門做為地點及意義的指涉,夏洛克的家門在右舞臺是非常窄小的入口,象徵社會上的弱勢異類,開門後以黑色為主,加以鐵欄杆(台灣的鐵門),加深其家人被禁梏的象微;置中的是二扇可敞開的大門,內繪藍天白雲,是在太陽下的大眾,可被認可的一群人的代表;左舞臺則是一扇巨型、不規則的波霞家門,內繪半裸古典美人,以紫色桃紅色的基調為主,象徵慾望的圖像。服裝設計上,亦將以不同的線條剪裁,質料及色系來區分不同類型的角色。(服裝多數由學生親自設計、打版、買布、縫製,是本系第一次有服裝工廠的學習。)至於音樂設計,威尼斯的場景以合成音樂為主,貝爾蒙則用古典樂器:古典吉它、長笛、小提琴演奏。音樂扮演著連接及分隔景與景之間的重要角色,以強化節奏的鮮明度,確立每景的氛圍,加深角色性格的刻畫。並且,所有的音樂將採用現場表演(作曲、歌唱、樂器的演奏全部是戲劇系的學生),達到百分之百臨場的聽覺效果。

關於於聖經借貸
在舊約出埃及記,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五條寫著:「我民中有貧窮人與你同住,你若借錢給他,不可如放債的向他取利。」而在舊約利未記,第二十五章、三十五至三十七條也寫著:「你的弟兄在你那裡若漸漸貧窮,手中缺乏,你就要補他使他與你同住,像外人和寄居的一樣。」、「不可向他取利,也不可向他多要…」、「你借錢給他,不可向他取利;借糧給他,也不可向他多要。」

關於寶盒選親
劇中波霞文須遵照父親的遺旨以金、銀、鉛三種寶盒來決定新郎的人選。而這個寶盒選親的技巧卻非莎士比亞所首創,典故來自於一個愛沙尼亞史詩傳說 Gesta Romanorum 裡面的一個少女以同樣的方式選擇婚姻。寶盒決定了追求者,也就是說寶盒的選擇就是代表了追求者的人格。莎士比亞不單單運用了鉛盒來顯示內在的實質性,更對照了另一齣莎翁的劇作《李爾王》中三位女兒的人格表現。小女兒相較於兩位姊姊所表現出來的愛是不裝腔作勢的、沈默的,一如鉛盒相較於金盒、銀盒。正如巴薩尼所說的:「… 這質樸的鉛盒子,第一眼實在不討喜,然而你平實無華卻打動了我的心,比起金銀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