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Measure for Measure [Liang duo]
Data Type:production background
Author:Wang, Ren-fang
Title:Measure for Measure Context and Source [Liang duo gushi shidai beijing yu qucai kaojiu]
Source:Measure for Measure Performance Program
Place:Taipei
Publisher:Department of Drama and Theat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wan daxue xiju xuexi]
Date:2011/5
Language:Chinese
Abstract:The author expounds on the play's source, genre, and critical history.

《量‧度》是莎士比亞 1604 年的作品,它取材自十六世紀西歐的道德勸誡故事。義大利作家 Cinthio(1504-1573)所作《故事百篇》(1565)中也有收錄類似情節的作品,只是以上兩者都是女子被官吏玷污清白卻救人不成,而後由皇帝主持公道。1573 年 Cinthio 把故事改編為戲劇《埃庇霞》(Epitia)添加善心獄吏替換其弟。莎士比亞有可能讀到《故事百篇》的法譯本(1584)。但另一個與《量‧度》更相關的是英國劇作家為韋斯通的《普洛莫斯與卡桑特拉》(G. Whetstone : Promos and Cassandra, 1578)。韋斯通的劇裡城市的氣氛更為濃厚,出現了政令封鎖劇院的橋段,但此劇文筆不佳,人物的性格也缺少刻畫。這些缺點在莎劇中皆獲得改善,並增加許多喜劇人物。

莎士比亞的「問題劇」:隨著莎士比亞年齡的增長,加上伊莉莎白女王晚年專橫所帶來的政治陰影,莎翁的作品開始轉往另一個方向,評論家稱之為「問題劇」(problem plays)或「黑暗喜劇」(dark comedies)。這些問題劇是莎士比亞最高成就──悲劇的前哨站,開始嘗試探討一些嚴肅的議題,情節中揭發社會的陰暗面,莎翁早期喜劇中那種輕鬆浪漫的篇幅大大縮減,甚至大半是悲劇性的,只有結尾會扭轉劇情,有個圓滿的收場。1896 年弗雷德里克‧博厄斯將《量‧度》歸入問題劇之一,此劇圍繞著幾個極為嚴肅的主題:統制者與律法的關係、人性天然情欲和法治的節制如何平衡、慈悲與寬恕的真諦、宗教、社會階級等問題。博厄斯形容:「戲劇的主題單一,而氣氛很難嚴格地稱作喜劇或悲劇。因此我們借用一個當今劇院的方便短語,將它們統稱為莎士比亞問題劇。」批評家們弄不清楚莎士比亞要表達的真正涵義,彼此互有爭議,使這些劇本身成為懸而不決的問題,因而有「問題劇」一詞。因此搬演問題劇時,需要導演自行選擇一個角度,表達自己的詮釋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