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The Tempest [Baofengyu]
Data Type:news
Author:Xie, Hong-wen
Title:Fun Children's Theatre: Meeting Shakespeare in Theatre [Zai juchang yujian Shashibiya]
Source:Mandarin Daily News [Guoyu ribao]
Place:Taipei
Publisher:100EZ [Yixuewang]
Date:2012/10/27
Language:Chinese
Abstract:This news story introduces the production to children readers/audience.

認識經典劇作《暴風雨》

你一定喝過沙士,也應該聽過莎士比亞吧!莎士比亞可不是飲料,而是鼎鼎有名的英國劇作家,他的作品流傳千古,而且經常被搬上舞臺演出。

臺灣以前從來沒有兒童劇團嘗試演出莎士比亞的劇本,最近九歌兒童劇團實驗性的將莎士比亞的《暴風雨》搬上舞臺。

《暴風雨》是敘述海上有座「魔幻之島」,米蘭公爵普洛斯波的弟弟和那不勒斯國王阿隆索奪權,把普洛斯波和女兒米蘭達放逐到這座島上。普洛斯波在島上運用從書中學來的魔法,解救島上被女巫囚禁的精靈艾麗兒和其他小精靈。

後來,普洛斯波藉助精靈的力量,掀起一場暴風雨,將弟弟和阿隆索國王的船擊沉,讓他們漂流到島上,準備復仇,並要他們悔悟認錯。不過,阿隆索國王的兒子斐迪南和普洛斯波的女兒米蘭達一見鍾情,兩人愛的力量使普洛斯波決定寬恕仇敵。最後所有人都離開海島,回歸米蘭。

中西融合的創意

這齣戲是由克羅埃西亞籍的導演依維察.西米奇執導的。為了讓臺灣的孩子走入西方的文學經典世界,依維察.西米奇一方面保留莎士比亞原著中充滿韻律的典雅念白,另一方面又突破創新,加入諸多東方文化的元素,形成中西融合的美學風格。

例如精靈艾麗兒的念白、唱腔,幾乎都是中國傳統京劇千迴百轉的繞音;普洛斯波的僕人~卡力班的服裝造形,靈感來自於臺灣原住民的服裝和披肩;還有,阿隆索國王刻意設計穿著清朝官服的模樣,這些都是想讓《暴風雨》跨越文化、語言的限制,更貼近臺灣孩子的生活視野 。

依維察.西米奇說:「兒童不是未來的觀眾,他們現在就是觀眾。 」他希望透過中西融合的創意,拓展孩子欣賞藝術美感的視野。

舞臺上怎麼施魔法

了解《暴風雨》的故事大綱,再來看看這齣戲會怎麼呈現。  

開場時,舞臺上只有幾個黑箱子和黑色的背景布幕。黑色是魔法世界的象徵,暗示普洛斯波正在進行呼風喚雨的魔法。在舞臺上要表現施行魔法時,只能憑藉想像,不像電影《哈利波特》處處可見逼真的電腦特效。

隨著劇情發展,戲裡最搶眼的舞臺設計登場了~五個乍看像椰子樹的道具。它們是根據代表希望、吉祥的植物~「綠寶石」的外形設計的。被挖成中空的球狀種子,演員時而坐在其中,時而坐在球上演出,整齣戲就是利用這五個道具不停移動、旋轉,象徵變換不同的場景與空間;再透過燈光明暗的映照,表現出天氣陰晴的變化,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