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Bond [Yue/Shu]
Data Type:production background
Author:Geng, Yu-ching
Title:Notes by the Vocal Music Composer: Blind Man in Need of a Walking Stick: On the Music Creation Concept of Bond [Bianqiang linian mangren zoulu kao guaizhang tan Yu Shaju Yue/Shu de yinyue chuangzuo gouxiang]
Source:Bond Performance Program
Place:Kaohsiung
Publisher:Taiwan Bangzi Company [Taiwan Yujutuan]
Date:2009/11/28
Language:Chinese
Abstract:The music is designed not only to please the ear but also to illustrate the characters' unique personality.

我和台灣豫劇團有過多次愉快成功的合作。然而,當最初接到為《約/束》一劇作曲的邀請時,我卻是一百個不敢接,一百個不情願;后來,我又以百倍的努力投入了此戲的創作,而且得到了有關專家的認可。這種「畏懼」與「顧慮」情緒,對于有著幾十年創作實踐和百餘部作品的我來說是很少有的,原因很簡單。

《約/束》

是根據「英國戲劇之父」、「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馬克思語)莎士比亞的喜劇《威尼斯商人》改編而成的。用河南豫劇來譜寫「莎劇」,實在是個極大的挑戰,既沒有成熟的經驗,又無可循之路徑。況且,我基本上算是個「莎劇」的盲人,對劇作家及其作品知之甚少。

音樂唱腔是戲曲的靈魂,對莎翁一知半解的我怎敢譜寫豫劇的《約/束》!多虧了改編此戲的執筆陳芳教授,她是台師大的博士生導師,學識深厚。為了讓我進入狀態,她當面講、書信說、電話指導、短訊點撥。討論劇本時,幾乎就是在給我普及「莎劇」的知識。陳芳教授的鼓勵和幫助,就像給我這個盲人一拐杖,讓戰戰兢兢的我有了接受的勇氣、創作的信心。對莎劇的深入了解讓我漸漸生出創作的衝動;而《約/束》那曲折有趣的故事、優美的唱詞、生動的對白,包括故事背景、劇中人物的中國化,也讓我心生親切,有了濃濃的興趣。

要用豫劇的形式來排演莎士比亞的這個名劇,除了劇本的中國化改造,我們更要充分發揮出豫劇唱腔的優勢和特點。首先,既然是豫劇,就得說河南話,唱梆子腔,其唱詞和台詞都得以中州韻和四聲為準,不符合聲韻要求的詞要更正過來,但不能用難懂的土話;其次,豫莎劇《約/束》的唱腔應該韻味濃重,特色突出,不能讓其「中性化」,以免讓人感覺「聽來可以,但缺個性」;第三,要把慕容天和夏洛的音樂形象典型化,為其設計出特定音型,讓其更加突出,力求做到「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第四,一定讓唱腔好聽、好唱又好玩,必要時可以吸收河南姊妹劇種的音樂元素,諸如曲劇、道情等;第五,伴唱可以更加誇張一點,更歌唱化一些,以便區別于戲中人物的唱腔;第六,儘可能組織一個編制較全的小型民樂隊,配器要求簡練而有效悲,要多和演員合樂調唱,因為戲是「唱」出來的,只有反覆唱,多合練,演員和樂隊才能都找準音樂唱腔的感覺,才能讓作品具有更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我們這樣商定,也這樣實施了。回顧創作始終,沒有陳芳的支持與傾力相幫,我斷不能完成任務。這大概也算一次難得的經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