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Romeo and Juliet [Luomiou yu Zhuliye]
Data Type:production background
Title:Background of Romeo and Juliet, Something about Their Story
Source:Romeo and Juliet Performance Program
Place:Tainan
Publisher:Tainaner Ensemble [Tainan ren jutuan]
Date:2004/6/26
Language:Chinese
Abstract:an introduction of Romeo and Juliet

《羅密歐與茱麗葉》是莎士比亞最受歡迎的劇作之一。本劇推測完成於1596年,故事來源自十六世紀的義大利小說,敘述秘密戀情受到家庭、命運或死亡等限制,或感受到時間的緊迫與壓力而造成不幸結局。

莎士比亞創作此劇的主要來源有兩個,分別是布魯克斯(Arthur Brooks)的《羅密額斯與茱麗葉的悲劇史》(Tragicall Historye of Romeus and Juliet),以及潘特(William Painter)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塔》(Rhomeo and Julietta)。前者尤其提供了故事完整的架構,因此莎翁的《羅》劇幾乎可說是依劇該作品改寫而成。

本劇描述維羅納的兩個望族蒙太古與卡普萊為世仇,但兩家子女羅密歐與茱麗葉卻在一場舞會中墜入情網,並透過修士勞倫斯的證婚,秘密結為夫婦。結完婚當天,兩家人馬在街上鬥毆,茱麗葉的堂兄蒂巴特,殺死了羅密歐的好友牟克休,羅密歐一時激憤,遂也殺了蒂巴特。

維羅納親王於是下令逐出羅密歐。之後,茱麗葉的父親提出一門親事,要她嫁給帕里斯伯爵。無助的茱麗葉向勞倫斯修士求助,並接受他的提議,喝下一種藥水,以便詐死。修士打算把這個消息告訴給羅密歐,叫他到墓穴把茱麗葉帶走,但羅密歐始終沒有接到修士的信,只得到茱麗葉死去的消息。他萬分悲痛,當晚趕回維羅納城,服毒殉情。茱麗葉醒來後,看到身旁的羅密歐已經殉情而死,於是就用短劍結束自己的生命。

故事中的愛情簡單而真誠、衝動而自然,故事中的仇恨則是直接而暴力,此種情感和其他的莎劇有顯著不同。本劇雖然是莎翁早期的悲劇,但從中已經隱約可見莎氏悲劇的雛型:「運」(fortune)與「命」(nature)交織,構成悲劇的因果。例如,勞倫斯修士的信未曾送達羅密歐的手裡,而羅密歐則在衝動的性格下飲鴆自盡。劇中有多處顯示,羅密歐雖有好想法,卻總是缺乏機運,加以行事過於魯莽,終究步入無可挽救的田地。因此,也有不少評論家認為茱麗葉顯得較為成熟懂事,她對自己的感情誠實,但不直接違抗父命,對帕里斯持適當的禮儀,並有勇氣接受勞倫斯修士的建議,以維護自己的婚姻。

劇中也有多處呈現觀念的衝突和愛情的矛盾。例如:茱麗葉既承認自己的感情,卻又認為表白過於露骨;勞倫斯修士既希望男女主角的結合可以消除兩家的世仇,卻又擔心激情會害了兩人。莎士比亞將這股對愛情的慾望用悲劇作為結束,恰巧顯示了人們對伊莉莎白時期的浪漫主義思想,有著焦慮悲觀的一面。莎翁在這個時期偏好人物描寫和詩藝。當時盛行十四行詩,他也用這種修辭語言來表現表現戀人的心境。這種寫作方式包括誇飾(hyperbole)、機智言語(witty conceit)、似是而非的譎辭(oxymoron)和反覆(repetition)等等,而其寫作內容則刻意表現出模糊、暗示和預言。也因此如此,所以劇中有些對話不像是在刻畫角色,反倒像是一段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