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Macbeth [Makebai]
Data Type:production background
Author:Lu, Po-shen
Title:Director's Notes [Daoyan chuangzhuo gouxiang]
Place:Tainan
Publisher:Tainaner Ensemble
Date:2007/6
Language:Chinese

1、展現莎翁詩劇韻味的台語莎劇文本
《馬克白》的台語譯本是由台灣說唱藝術工作室團長周定邦先生負責翻譯(本團近年來所策劃推動的「西方經典台語翻譯演出計劃」的作品翻譯都出自其手),企圖在台譯本中可以展現莎翁詩劇的精髓和神韻─以瑰麗且充滿意象的繁複言詞所堆砌的連篇台詞。為此,在韻體格律及情辭意境的表現上,都儘量企圖創造出貼近莎翁原味的台語《馬克白》詩劇,藉以實驗台語作為舞台語言的更多可能性,從而開拓本土文學劇場的新局。

2、台文莎劇語言表演的探索
此次演出將同樣只以五名演員來演繹馬克白、馬克白夫人、三位女巫及其他次要的角色。演員將根據其所扮演角色的外在形象及內在慾念來發展其所扮演角色的「聲體譜」;透過「聲體譜」的建立,演員得以藉由聲音和身體節奏感和音樂性的掌握來創造角色,同時,這正也是演繹莎翁詩劇語言的要求。因此,透過「聲體譜」的展演,除了能更精準演繹莎翁筆下豐富性格的人物之外,並將有助於開啟觀眾聽覺感官的想像力與聯想力,從中體驗莎翁詩劇語言裡所蘊藏的戲劇幻覺及意象。


3.台語與現代音樂的結合
全劇音樂譜寫是由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李思嫻博士負責(其近期為本團《白水》製作所創作的音樂大獲各界好評),將以「主導動機」的手法分別為劇中主角馬克白、馬克白夫人以及三女巫創作各自的主題音樂,期望在聽覺上就能直接凸顯角色及其所處的情境,同時也藉此展現台語詩文的音律特色。樂隊的主要編制為鋼琴,並結合運用打擊樂等元素,冀望能藉此打破台語詩文向來只以台灣民謠或國樂為創作曲風之傳統概念,為本土文學劇場賦以新的音樂美學曲式風格。


4.面具、皮影戲及高蹺的儀式性風格演繹
演員表演將大量運用面具、皮影戲及高蹺,並轉化儀式性的舞蹈動作和各種不同的打擊樂,來具體營造出原著當中神秘、恐怖的氛圍,特別是女巫及鬼魂出現的意象與氛圍。

5.質樸但具有高度劇場性的舞台設計
整個表演空間的設計將以極簡風格設計,場景猶如裝置舞台空間,會使用多扇門板來轉換舞台的時空。此外,亦藉由長桌的擺置位置,來塑造場景空間,桌面並將填滿染紅的稻穀。所有舞台的布景(門板、長桌)、道具(面具、高蹺)都必需發揮高度的劇場表演性,藉以刺激觀眾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