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Hamlet Machine [Hamuleite jiqi]
Data Type:production background
Author:Wang, Yong-qing
Title:Director's Notes
Source:Performance Program of Hamlet Machine
Place:Taipei
Publisher: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Guoli Taibei yishu daxue]
Date:1999/12/24
Pages:5
Language:Chinese
Abstract:The director sees this play as a brain with reason and morality on the one side and instinct and desire on the other, respectively represented by Hamlet and Ophelia. The two collide repeatedly throughout the five sections of the play.

王永慶

主修導演
指導老師 陸愛玲
星座:蛇夫座
性向:雄性行為
怪癖:喜歡向自己極限之上的事挑戰(選這個劇本當我的畢業製作就是其一)

在寫這篇文字之前,馬老師跟我說了一個觀念:《哈姆雷特機器》(The Hamlet Machine)、海諾穆勒(Heiner Müller)都是 HM,所以劇作家用劇本來代表自己,H 和 M中間加上 I 就是 HIM(他的),那我 (I)在哪呢?這個觀念讓我豁然開朗!突然可以將我混亂的思緒做一個完整的統合。

我將整個劇本當作一個大腦來看待,腦中有理性道德的一面,也有本能慾望的一面。兩者在腦海裡是對立的兩個人性層面:一是理性與文明的一面,另一是本能與原始的一面。哈姆雷特是前者的代表,而奧菲麗亞是後者的代者;兩者在這戲當中的地位,猶如天秤的兩端,從失衡的狀態,到均衡,到沉倫、迷惘。

理性的思緒在我的大腦裡成為主導的單位,當我做任何決定時都是以理性的思維去做判斷,可是在理性的思維底下,卻潛藏著許多怯懦、虛偽、逃避……各種不敢正視的問題,而原始本能卻常常在我的腦海中透露著一些直覺的訊息,兩者在腦中反覆辨證,舉棋不定。

透過「扮演哈姆雷特的演員」,在舞台上穿梭於意識與現實的時空之間,在哈姆雷特的矛盾情節裡不斷地撕裂自己外在思慮纏繞的形態。他是哈姆雷特:他腦中有太多的思慮,思慮像噬血蟲般吸乾他腦中的意象;他不是哈姆雷特:他混跡於暴動的人群中,看到暴動中怯懦的自己躲在重重的防護之後:他是他自己:但他無法面對自己內在原始慾望的呼喚,他撐開他密封的肉體。

藉由舞台上各種元素,讓燈光、舞台、服裝、音樂、以及演員們,建構一個思緒的跳躍過程。讓五個各自獨立的片段,如積木般拼湊,呈現一種感官上的意象,讓時空的虛與實交織於觀看的同時。

劇場經歷
1999 果陀劇團《東方搖滾仲夏夜》演員
1998 黃佳屏獨立呈現《暖.生》導演
1998 果陀劇團《複製新娘》演員
1995 政大中文系話劇比賽 《都會女子完全求生手冊》導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