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製作《仲夏夜之夢
資料類型:新聞
作者:鄧海珠
題名:華岡戲劇系演出《仲夏夜之夢》
出處:聯合報
出版地:臺北
出版單位:聯合報
日期:1979/5/11
語言:中文
摘要:本文報導文化戲劇系演出的《仲夏夜之夢》,作者特別指出導演在舞台安排上的創新嘗試:一是活佈景由人演出,二是舞台呈現。而導演也將這齣戲的人物分成三部分:宮廷的、粗獷的及幻境的。兩位演員表現傑出。本劇演員成功逗笑了觀眾,卻因著重喜感而忽略了劇中應有的浪漫。

一齣情調浪漫的莎翁名劇

在沈寂的舞台劇世界中,觀眾很少有機會笑得像觀賞《仲夏夜之夢》那樣開心的,中國文化學院戲劇系影劇組自九日至十四日在台北市藝術館演出莎士比亞的這齣浪漫喜劇,「浪漫」的意境較難表達,喜感卻十足。

喜感部份來自莎翁幽默的對白,如海倫娜的「愛人不以眼睛,而以心靈來看,所以愛神邱比特是個瞎子」,主要來自村夫滑稽誇張的表演,尤其最後一幕「戲中戲」,演員極盡逗趣之能事,來造成莎翁所說的「為這齣悲劇流下了眼淚,不過卻是大笑之後的眼淚」的劇場效果。演員成功了,觀眾笑得前仰後合,只是喜感過了頭,奪去了浪漫的光彩。

最明顯的是由人扮演的狗,在地上亂竄亂叫時,觀眾只對兩隻狗發笑,而忘了舞台上男女主角雋永的對話,這顯然與導演洪善群**********員「收斂一點」。

洪善群所說的舞台新嚐試之一,是重拾幼稚園遊藝會的形式,由演員扮演花、草、動物。在森林一景中,穿黑色緊身衣的演員在胸前舉著各色花瓣,在第一場演出後的檢討會中,洪善群認為此種「活佈景」可被觀眾接受,只是花草既由人扮演,就該有反應,以與台上的劇情配合,這也才能達成採用此種設計的目的。

舞台新嚐試之二,是在原舞台前再加搭一個台子,演出村夫赴宮廷演戲前的一景,一來是要改變視覺景觀,二來是因為換景不便,讓戲在台前進行,幕後就可進行換景的工作。

洪善群把這齣戲的人物分為三部份:宮廷的,如兩對戀人及皇后、公爵,以優雅及對白來強調此種角色的高貴;粗礦的,如木匠、織工等村夫,以不標準國語,誇張的動作等醜化手法來達成喜劇效果;幻境的,如小精靈、眾仙女,以不寫實的服裝、色彩來表現。

就戲份及演技來說,飾演小精靈帕克的陳季霞和飾織工波頓的趙舜是最受觀眾讚賞的兩位。陳季霞身高一五九公分,在台上跳上跳下,表情靈活,動作輕巧,姿勢美妙,尤使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很能配合精靈身份的「童音」,雖然聲音是天生的,可是她為了要讓整個劇場都能清楚聽到她的聲音,可足足花了一年時間來練習「大聲的童音」。

趙舜是同學眼中的「千面演員」,演過笨蛋、惡棍、將軍,在校內外各話劇社團,「軋戲」機會很多,在《仲夏夜之夢》中他是台下笑聲之源,觀眾熱烈的反應使他越演越起勁,使導演不得不說「適可而止」吧!

導演洪善群是該系畢業校友,導過《父與子》、《來自鳳凰鎮的人》、《奧塞羅》等戲,洪善群自謂比較喜歡處理悲劇性題材,此次選擇經常由各大專院校外文系演出的《仲夏夜之夢》,除了對他是走喜劇路線的新嚐試外,還要面對以往各校演出的成績,比較之下,除由國語演出更能讓觀眾瞭解劇情外,其規模、準備工作及劇場效果,都足以讓該系師生自豪。

演這齣戲約花了十萬元,動員了全系師生及校友,對學生而言,演出《仲夏夜之夢》不僅是畢業前的成績展示,「劇場實習」和「排演」兩門課的作業,更從一切閣己動手──服裝、舞台、道具、音樂、舞蹈、海報的設計和製作中,得到寶貴的劇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