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製作《暴風雨
資料類型:製作背景
作者:林秀偉
題名:製作人的話
出處:《暴風雨》2004 年首演節目冊
出版地:臺北
出版單位:當代傳奇劇場
日期:2004/12/30
頁碼:10-11
語言:中文
摘要:製作人談論製作本劇時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並向所有協助當代傳奇劇場的人員致敬。

做一齣戲,不易,做一齣大戲,很難。但,做一齣突破傳統,融合當代,探索未來的戲曲,更是工程浩大。

雖然,《暴風雨》是當代傳奇劇場第四齣以京劇唱唸做打形式改編莎士比亞名著的劇作,2000 年《李爾在此》已自由游動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破解《慾望城國》、《王子復仇記》所建立的古典劇場美學,到了 2004 年的《暴風雨》卻又重新令我們感受到莎劇無與倫比的偉大浩瀚,從滿懷信心出發,到一路面臨劇本、音樂、多元表演風格的創作顛簸困難,都如劇名般,一波又一波迎面而來衝擊的浪潮,正磨練著我們的智慧和毅力,也讓我們領悟到,唯有群體合作,才能夠產生最強大的力量。

與徐克導演和舞台、服裝設計葉錦添一年來的工作過程,獲得很多的啟發,此劇在美學的呈現令人充滿期待。最棘手的部分是劇本和音樂,由於劇情內容的豐富多元,包含了國王、大臣、王子、公主、魔法師、精靈、原住民、祖靈各類角色,以京劇、崑曲、原住民歌舞三種風格呈現。劇作家習志淦和編腔李門遠在對岸,如何與台灣作曲李奕青相容,而兩岸三地思維之差異及其中空隙,小到從台詞一個平仄音,到過門的長短、演員臉譜、水袖長寬,都像刺繡一樣,要一針一線縫合。執行導演吳興國成了最大的創意轉接器,透過他才能夠轉化成演出的形成。難怪,近月來,睡眠不足的他,眼睛已成了火紅色,大家笑道:「魔法師波布羅顯身了!」

為了培植更多的年輕戲曲人才,吳興國決定以二十位演員,十六位樂師來完成《暴風雨》,花了六個月的時間,透過國光、戲專的協助,以甄選、推薦方式,完成了他心目中最佳組合─有合作十八年的老戰友馬寶山、王冠強、也有具潛力尚待機會的新秀盛鑑、劉珈后、楊敬明,樂師則是以這四年來隨《李爾在此》在國際舞台東征西討的夢幻隊伍為主,並再邀集幾位傑出樂手共同參與,演出似乎又回到創團時,追求年輕化的夢想。

排練的時候,我時時提醒所有參與的團員:「觀眾知道吳興國演得好,朱安麗演得好,劉琢瑜演得好,盛鑑演得好……這是理所當然的,他們頂頭路,本來就該好。但是,如果觀眾看見每個角色都棒得不得了,連水手、精靈都是好樣的,樂團每發出的一個聲音都精確美妙,舞台、燈光簡練細緻,這齣戲才算偉大!」

《暴風雨》誕生於文藝復興的偉大時代,在 2004 年歲末年初出現在太平洋的海上小島─台灣,英國貴族隨落日方向,航過了無窮浩瀚的海洋,也孕育了拓殖的強權征服與被壓迫的政治議題。今日,身處台灣,也正面臨放逐、回歸、仇恨、和解的衝突風暴中,而呈現此劇,我們最想說的話,是身為人必須回歸生命本質的探索,及對地球的關懷。

這齣戲給予我們文學無限的瑰麗想像,也提供了音樂、戲劇、舞蹈和美學創意空間。若無群體的力量,難以向此偉大的劇場勇往直航。在此,我向所有關懷、協助當代傳奇劇場的顧問、學者和幕前、幕後及無日無夜在工作,可愛的行政人員:珈文、幸汝、凡郡、宜君、嘉蔚、孟桑、雅俐和義工、志工們致敬。更追念因製作魔法師戲偶而前往大陸,卻不幸在泉州往生的小西園掌中劇團執行長許國良先生,祈上天庇祐,並賜福努力不懈,追求理想的藝術工作者。

生命是一場戲,讓我們全力直航這偉大劇場─

怒海風暴 喲呼
惡浪狂濤 喲呼
護航神龕開道
避過險灘暗礁
嘿呼 嘿呼 嘿呼 嘿呼
同舟共濟 齊心櫓搖
威風凜凜 志氣滔滔
管教那狂風暴風落荒而逃
喲呼

─《暴風雨》第二場〈搏浪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