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製作《仲夏夜夢
資料類型:製作背景
題名:關於今晚的演出
出處:《仲夏夜夢》節目冊
出版地:臺北
出版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日期:1999/5/21
語言:中文
摘要:本劇藉由宮廷、戀人、仙人、工匠等四部結構描繪愛情與婚姻的多面場景。由劇名延伸而來的三個場景結構元素「仲夏」、「夜晚」及「夢境」,為導演及設計群最原始的出發點。

《仲夏夜之夢》為莎翁中期喜劇代表作。繼《空愛一場》(Love’s Labour’s Lost)後,莎翁出現一組新式摹擬(new mimesis)的戲劇人物,如:Bottom, Shylock, Falstaff 等,此劇 Bottom 一角可稱為「朦朧欲望的典範」。

莎翁藉由四部結構:宮廷(The Court)、戀人(The Lover)、仙人(The Fairies)、工匠(The Mechanicals)描繪出愛情與婚姻的多面場景,不僅披露中年對愛情的諷諭觀點,同時傳達年輕戀人的對愛的迷惑及困頓。當中年及青春戀人邁向婚姻之途,仙王仙后的吵嘴則有趣地折射出另一幅強烈的婚姻失和的景象。藉由賦予仙人以影響世俗之愛的力量──仙王及帕克將神奇花液滴在戀人眼上,帕克將 Bottom 「變形」為驢──更將愛情的非理性(也可視為慾望本身)幻化為舞台行動。

Bottom 的變形為森林事件的高潮,相對於白晝(理性)的「夜之規則」(慾望)也隨 Bottom 恢復人形而結束:中年展開新的一天,青春戀人從「夢」中醒來;三對戀人一同舉行婚禮,Bottom 及其友伴的插曲「最令人悲歎的喜劇:皮拉姆斯與西施比」則為歡愉的婚慶之夜提供奇異有趣的結尾。

導演試圖以 Hippolyta 的婚前曲──夢與現實的交錯,展開觀看此劇的視角。藉 Hippolyta 婚前憂喜交雜的心情,揭探女性立於愛情及婚姻的交界線上,對婚姻中的自我是否逐漸隱形的思慮。並以「青春」與「中年」對愛情婚姻分持認真投入與理性冷靜的態度,以及「仙人」與「工匠」分別顯出的諷諭婚姻及諧擬情愛的觀點,完成此篇論述愛與婚姻的四重奏。

《仲》劇(由劇名即可延伸出)的三個場景結構元素:仲夏、夜晚、夢境,即為導演及設計群最原始的出發點。

創作群對如何將此三項元素轉化為戲劇表現,方能座落出搬演此劇理想空間的場景思考,便是將沙翁當代環球劇場的日光演出,轉化為台灣褥熱黏濕的五月天關渡藝院露天劇場的夏夜演出──戀人、仙人、排戲的清潔工穿梭於「人工化」的森林幻境中──將校區冷調的建築、露天廣場夏夜的蟬鳴、遠眺關渡平源的都會燈火,一併融入這一場夾雜在文明理性底層的慾望之舞的狂歡。

此外,此劇亦嘗試部份台語演出,劇中 Bottom 一角(台語譯為「屁塞子」)全劇均以台語說白,試圖傳達沙翁原劇無韻文鏗鏘有力的口語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