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Julius Caesar [Kaisa dadi]
Data Type:essay
Author:Shi, Cui-feng
Title:A Study of Shakespearean Drama [Shaweng xiju zhi yanjiu]
Source:Julius Caesar Performance Program [Kaisa dadi jiemuce]
Place:Taipei
Date:1968/3/12
Language:Chinese
Abstract:The author cites a 19th-century scholar and divides Shakespearean drama into 4 major stages. Julius Caesar indicates a passage to tragedy. Shakespearean characters are complex and 3-dimensional, and even heroes are humane.


莎翁戲劇的偉大之處,在他能抓住人們的現實生活中的矛盾,然後用藝術的手法表現出來。有的人寫人生與命運之衝突,有的寫自由意志與傳統之不調,都一一從現實生活出發。

莎翁作品上的人物,極多而複雜,凡人也好,超人也好,經過他的處理之後,都栩栩如生,使讀者們從他的作品上深刻地看到社會的各階層的生活。從前的悲劇家,往往遵守一種傳統的原則:悲劇與喜劇的成份,互不摻入。可是,莎翁卻喜歡用喜劇的成份去襯托悲哀的沉痛,也藉此增加悲劇的力量。

再者,從前的劇作家,都不敢寫「混合性格」,但莎翁不迷信這一套不合情理的觀點,我們在他的作品上經常可以看到英雄滲雜著卑怯的心理,好人身上充滿著缺點,壞人身上點綴著可愛之處,所以,他的劇中人比別的更切合實際,他筆下的人生,更顯得透徹盡緻。

以研究莎翁戲劇有名的英國當代詩人兼評論家杜田教授(Edward Dowden 1843-1913),在他的名著《莎翁入門》(1877 年出版)上主張說:莎翁的作品可視為其作者內心的發達史。杜教授把莎翁作品分為四期:在工作場上(In the workshop)、在世間(In the world)、從深處之中(Out of the Depths)、站在高處(On the Height)等。

莎翁廿六歲之作《愛情之徒勞》(Love’s Lahour’s Lost),該是他早期的試作;他對於史劇、喜劇的領域,作廣泛的習作;《仲夏夜之夢》(1595 年)便是初期代表作。到了卅歲左右,對於編劇方面具有相當的信心,於是走進「世間」。此時正是作者青春年華。《威尼斯商人》、《十二夜》等幾部喜劇和帶有喜劇意味的《亨利四世》等四部史劇,便在這第二期問世。也是屬於此期的名著《羅米歐與朱麗葉》或史劇《凱撒大帝》,已經顯著地帶著下期的作風。也許無常的人事百般之糾葛,開始使多情善感的莎翁煩悶,於是,在第三期他與《哈夢勒特》(1600 年)一起為費解的人生問題而苦惱;與《奧忒羅》(Othello,1605 年)為嫉妬而愁腸百轉;與《亞善斯的臺蒙》同感友情之不可靠。最後,他被捲入悲慘的人生之大游渦中,但他力求解脫,終於從深淵中爬出了來;於是,他「站在高處」,用清新的一境,重新觀察人生。

《辛白林》(Cymbeline,1610年)、《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s,1611 年)、《暴風雨》(Tempest,1612 年)等作上所顯示的,是寬恕敵人,仁愛敵人為最後勝利者之觀念。

中國文化學院戲劇系演出的《凱撒大蒂》,更是莎翁第二期代表作之一,完成於 1599 到 1600 年之間,取材於希臘布魯他爾廓斯(Ploutarchos C.46~120)的《希臘羅馬名人列傳》的五幕史劇。作中描寫凱撒的死亡到費力菲會戰後,凱西阿斯與布魯特斯相繼身亡的史實。

看了《凱撒大帝》之後,就會發現到顯然地此劇是莎翁史劇過渡到悲劇的橋樑,在編劇技巧上,值得觀眾讚美的地方殊多,特別是對於小情節的處理,尤為詳盡細膩。

此劇雖取名為《凱撒》,但要說凱撒是主角,不如說是謀刺了他的布魯特斯與煽動家安東尼,而最值得我們注目的,正是莎翁給這些歷史上的英雄們以凡人的性格。

英國當代作家卻斯達頓(Chestarton Cilbert Keith 1874-1936),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偉大是平凡的,同時也是非凡」的。《凱撒》作中的英雄,正是如此,而莎翁自己的人生及其藝術,亦復如此。(1968 年 2 月 22 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