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ION Othello [Zhenfeng duijue]
Data Type:essay
Author:Perng, Ching-Hsi
Title:Othello: A Love Soured by Jealousy [You ji sheng hen Aosailuo biandiao de aiqing]
Source:Othello Performance Program
Publisher:Godot Theatre Company [Guotuo juchang]
Date:2008/8
Pages:20
Language:Chinese
Abstract: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lot,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themes in Othello.
 在莎士比亞諸多劇本中,《奧賽羅》(Othello, 1604)一劇的情節發展算是相當單純的,而它的內容猶如聳動的社會版新聞。故事敘述威尼斯一個官宦之家年輕貌美的女子德夢娜(Desdemona)(註一),仰慕年紀大他許多的摩爾族黑將軍奧賽羅,進而私下以身相許。兩人的婚姻方才揚帆出港,就不幸觸礁。罪魁禍首是奧賽羅手下的掌旗官伊阿苟(Iago)。他因為自己沒有被拔擢為副將而記恨在心,同時又懷疑奧賽羅跟自己妻子愛米莉亞(Emilia)有染,決意報復。伊阿苟利用奧賽羅老實可欺的個性,不僅從旁煽風點火,更設下陷阱,誘使奧賽羅相信新婚夫人德夢娜跟副將凱西歐(Cassio)有姦情,終至使他因為嫉妒而殺妻,並且在明白真相之後羞愧自戕。

精於韜略的大將軍,怎麼會被部下耍得團團轉?

和德蒙娜年齡、種族、文化的差異,使奧賽羅在伊阿苟的精心設計下,完全失去了自信。涉世未深的德蒙娜純潔無知,不知道時然後言的道理,勉強替犯過的凱西歐說項,而使伊阿苟有機可乘,固然難辭其咎,但誠如伊阿苟所說,

輕如空氣的瑣事
嫉妒的人會當作強力的證據,
確鑿如聖經。
Trifles light as air
Are to the jealous, confirmations strong
As proofs of holy writ.
(Act 3, scene 3)

對於崇尚榮譽,自認為「愛得不智,卻又太深」(“one that loved not wisely, but too well”)的奧賽羅,更是如此。莎士比亞刻劃嫉妒這「綠眼怪物」如何使奧賽羅喪失判斷能力,「永遠告別寧靜的心」,一步步從天堂走入地獄,相當扣人心弦。描寫他對德夢娜的愛恨交織,入木三分,每每使讀者掩卷嘆息,觀者不勝唏噓。

伊阿苟是莎翁筆下予人印象最深的角色之一。他一路騙來,始終如一;毫無悔意的邪惡陰毒,直教人看得心驚膽戰,觀後猶有餘悸。陷阱之一是讓奧賽羅躲在一旁看他跟凱西歐談笑;兩人談的是凱西歐的情婦比恩卡(Bianca),奧賽羅卻誤以為是德夢娜。這是莎士比亞慣用的戲中戲的一種,凸出了他作品裡素來關心的主題──表裡不一的世界,以及準確詮釋之不易。

戲裡奧賽羅多次稱許「老實的伊阿苟」,自是極大的戲劇反諷。伊阿苟在劇中沒有共犯;眾人不是被他利用,就是被他蒙在鼓裡。由於他的各種詭計都透過獨白或旁白向觀眾訴說,觀眾乃被迫成為他的「同謀」,看戲時可能有窒息的壓迫感;據說演出時曾有觀眾大聲警告奧賽羅不要中計。

奧賽羅(Othello)舉刀自戕之前,拜託羅多維戈(Lodovico)(註二)務必在向威尼斯公爵據實以報:

我請求您,在您的信裡,
敘述這些不幸事件的時候,
要說出真正的我;無須寬貸,
也不要惡意中傷。
I pray you, in your letters,
When you shall these unlucky deeds relate,
Speak of me as I am; nothing extenuate,
Nor set down aught in malice.
(Act 5, scene 2)

說出真相談何容易;惡意中傷正是這齣悲劇的根由。然而奧賽羅豈是完全無辜的受害人?殺妻那一幕,已經鐵了心腸的奧賽羅命令德夢娜:「讓我瞧瞧妳眼睛;正眼看我。」這個摩爾人若能早早正眼注視他的妻子──而不是輕易聽信讒言──或許這齣悲劇可以避免。或許。

註一:《針鋒對決─Othello》演出時,稱其為苔絲狄蒙娜。
註二:《針鋒對決─Othello》演出時,為避免與羅德列歌混淆,借用了莎劇中最著名的「叔父」名「克勞狄斯」(哈姆雷特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