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製作《福春嫁女
資料類型:製作背景
作者:楊其文
題名:《福春嫁女》的祝福
出處:《福春嫁女》節目冊
出版地:臺北
出版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日期:2007/10/12
頁碼:3
語言:中文
摘要:本劇取材自莎翁經典劇本,打造臺灣首部客家歌舞劇,為兩廳院二十週年慶系列節目中重大創舉之一。

兩廳院廿週年慶的系列節目中,推出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的大型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是中心年度製作的重大創舉之一,尤其是製作方面,委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執行演出與規劃,並在朱校長全力促成中,結合校內跨系整合,由吳榮順主任擔任藝術總監,並由展演中心統整舞蹈、戲劇、傳音、劇設與音樂系的支援,並且經由海內外藝術家的參與,公開甄選演員,《福春嫁女》未演便造成轟動,其實是不難理解的。

客家文化在台灣,長期以來都居於弱勢,往往只在選舉時呼喊一下而已,但是近年來,台北在陳水扁當市長年代,完成了北市客家文化中心的興建使用,民進黨執政後,又設立客家電視台、客委會,全力振興客家文化作為台灣文化形式的一環。短短幾年的努力,客家文化在多元族群發展的向度中,台灣紅、台灣青,漸漸化身為台灣主要的代表色彩,客家文化作為主流台灣文化的地位明確建立。

文化的認同,固然是民族自信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缺乏明確的目標與決心,仍然無法發揮成效。本次客委會主委李永得的前瞻作法,引進大型客家歌舞劇的雄心,不但替客家文化注入親視野,也讓客家文化融入全球歌舞劇之林,讓客家山歌小調、採茶戲及童謠,都在劇中化身而出。這種大膽嘗試,也是形塑文化不可或缺的行動。

歌舞劇之所以膾炙人口的原因,就在於劇情總在簡單的故事背景,配上流暢易懂的音樂旋律,最後都是在圓滿和解中落幕,讓觀眾在欣賞中,永遠帶著一份歡樂的期待與輕鬆的心情,是一份沒有壓力的甜蜜負擔。一如飽餐之後,再享受一杯好茶與一份甜點的美好一般。

《福春嫁女》的結構簡單,取材自莎翁的經典劇本,再轉化結合在地素材,發展出一齣老少咸宜的舞台劇,劇中情節高潮迭起,人物靈活鮮明,愛情一路從電光火石之間的爆發力,演變至雙方試圖壓制對方的角力戰,在愛情追逐的磁場中,以親切質樸的山水風情,濃情蜜意配上妒火醋意,這場《福春嫁女》在導演蔣維國的巧手點睛下,歌舞劇的效果不但淋漓盡致,而且通達活潑,一波波的熱歌勁舞,絕對打響客家歌舞劇的首創之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的演員都是一時之選,深具舞台及歌舞劇演出的經驗,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專業優質製作與襯托之下,以最大人力資源的投入,相信呈現在國人面前的演出必定令人激賞。

兩廳院作為國家表演藝術的主要殿堂,很高興在《福春嫁女》的製作上,有機會和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所屬藝術家,通力合作,打造台灣首作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的演出。在呼籲建立台灣自主文化的同時,我們也希望未來不只是客委會投入客家藝術的開發,而是跨部門的文化整合,此時更應大步向前!

兩廳院藝術總監
楊其文